借“智”登高 創新賦能
——邢臺做優縣域特色產業推動高質量發展
日前,在清河縣南冠羊絨紡織工藝智能工廠,5條意大利紡紗生產線正將有“軟黃金”之稱的羊絨紡織成黃色、橙色、黑色的紗線。這些紗線除部分自用外,將全部出口到日本等地。清河宇騰羊絨有限公司項目經理郭子忠介紹,這個智能工廠是他們和香港南璇集團合資建設,預計2020年7月建成18條智能紡紗生產線。
清河羊絨、臨西軸承、平鄉自行車(童車)、寧晉線纜……在邢臺,縣域特色明顯的產業集群有十多個,絕大部分年產值都在百億元以上,且發展勢頭強勁,成為當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傳統產業借“智”登高
“世界羊絨看中國,中國羊絨看清河”,30多年前,清河就因羊絨聞名海外。
彼時,清河羊絨“胖”而不“壯”。這一點,郭子忠感受深刻:“過去我們主做原料初加工,盡管分梳了全球兩成多的羊絨,卻一直掌握不了市場主動權。”
如今,宇騰公司的梳絨設備全升級成四聯機,過去一名工人只能操作一臺梳絨機,現在可以操作四臺。2018年,宇騰公司與香港南璇集團展開合作,新建羊絨紡織智能工廠,產業鏈條進一步延長。
和宇騰公司一樣,整個產業都在調優、調新。清河縣委書記王俊紅說,通過建立大數據中心和高效智能紡紗工廠,實現工業自動化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打造“智能生產+智慧市場+柔性供應”的智慧產業集群,推動整個羊絨產業由“織造”向“智造”邁進。
向“智造”邁進的,還有臨西軸承產業。“我們在高端市場攻城略地,甚至在一些領域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年產值達到4億元。”河北飛龍軸承公司總經理黨軍成帶著記者參觀了一處在建的新廠房,6000平方米的無塵車間,生產線全部智能化。
海藍軸承制造公司的產品九成以上銷往海外。總經理張洪海說:“最初,產品只銷往東南亞國家,而后打入意大利、德國等歐洲國家市場,這幾年進軍北美,市場空間越來越大。”
“我們鼓勵骨干企業深化與科研院所合作,對技術中心或研發中心達到省級水平的,給予一次性財政獎勵。”臨西縣委書記王海軍說,縣里注冊了“臨西軸承”商標,建立了中國軸承全產業鏈B2B交易平臺——“找軸網”,集群創新能力更強,實現了由技術跟跑向領跑者轉變。到“十三五”末,全縣27家規模軸承企業將全部建成智能化工廠。
最近,邢臺市對20個縣(市、區)的縣域特色產業集群進行了梳理調查,由市發改委制定發展行動方案,對縣域產業提出發展方向和目標,要求各縣(市、區)加快科技研發并創新激勵舉措,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工業設計全面發力
“研發設計的缺失,致使羊絨這種‘軟黃金’產品賣成了‘白菜價’,成為制約整個產業發展壯大的‘天花板’。”清河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樊英俊一語道破曾經的產業之痛。
“最好的羊絨、最好的設備、最好的工藝,生產出最高檔的產品,卻只是出口歐美市場,國內的消費者見不到。”紅太集團總經理崔應國說自己“不甘心”。
紅太集團下屬的河北利意蒙羊絨制品有限公司,專門生產“FTC”品牌的羊絨衫,產品主要發往西歐市場,在德國,被評為羊絨服飾第一大品牌。但崔應國一直在思索:企業要想一步步走向成熟,形成規模化、產業化經營,就得走自有品牌創建之路。
2018年,紅太集團聯手深圳一家設計公司,從包裝設計、款式風格和市場定位進行調整,當年銷售額同比提高18.3%。
清河縣羊絨制品市場管委會副主任鄭春雨介紹,清河與一些高校、服裝設計機構合作,每年設計羊絨服飾1000多款,研發了防輻射、抗病菌等多種功能性產品,滿足人們日益豐富的個性化需求,“清河羊絨”的LOGO已設計完畢并推薦企業統一懸掛,清河羊絨服飾跟上了國際時尚潮流。目前,清河羊絨產品商標注冊量達4000個,位居全國縣級行政區域之首。
“小白兔,白又白……”一款小豬佩奇造型的扭扭車彩燈閃爍。在第十一屆中國北方(平鄉)國際自行車童車玩具博覽會上,一位客商在采購時說:“這種童車里面存儲著上百首兒歌,孩子們邊玩邊聽,很受歡迎。”
目前,平鄉電動童車、童車及玩具車年產量達到1.2億輛。“以前,我們生產的只是簡單的童車產品,如今,文化元素的融入讓平鄉童車火了起來。”平鄉縣自行車協會黨組書記柴存亮說,動漫、音樂等文化元素的融入提升了競爭力,成為產業升級的新引擎。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走進南和縣華興寵物食品公司生產車間,一袋袋寵物食品正在裝箱、封口,整個過程通過機械手完成。“全部是國際頂尖設備,整個車間只需幾名工人。”公司行政部經理劉東方說,冷加工產品通過管道與主生產設備無縫連接,產品質量更有保障。
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南和依托華興公司等企業,引導寵物食品企業入園進區,扶持發展寵物用品、寵物繁育交易等產業。到2020年,南和縣規?;?、標準化寵物食品企業將達100家以上,寵物食品總產量達100萬噸以上。
一塊一平方米大的原片玻璃,原本僅能賣幾十元,但嵌上用仿巖石材料和水晶鉆組成的動物造型,竟能賣到數萬元。在河北彩盛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文化中心展廳內,一件件玻璃工藝品玲瓏剔透、美不勝收。
擁有“中國玻璃城”美譽的沙河,正在積極實施“玻璃深加工產業規范提升工程”,推進“玻璃藝術一條街”“玻璃主題酒店”等項目建設。如今,沙河共有各類玻璃深加工企業600余家,玻璃深加工率達40%以上,可生產1000余種玻璃深加工產品。
“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明達牌’盾構機電纜成功應用到華電盾構機上,開啟了穿越黃河之旅。”明達線纜集團總裁雷文康說,這標志著明達產品走向“高精尖”。今年,寧晉出臺了技術改造、品牌創建等扶持政策,鼓勵對產業進行智能化裝備升級換代。
“實施創新主體倍增工程,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快壯大創新主體,以企業結構優化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厚植創新發展新優勢。”邢臺市科技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全市將圍繞重點發展的產業技術領域,扶持一批產業創新重大項目和重點項目,激發產業發展勢能。
酒香也怕巷子深。5月份以來,邢臺市委宣傳部組織“我看邢”特色產業巡禮主題宣傳活動,讓邢臺縣域特色產業的“好聲音”傳得更響、更遠。 (記者 閆立軍 邢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