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壇由國家生物醫學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生物材料學會協辦,山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管理委員會承辦,共有50余名領域內專家和從業者參會。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興棟在論壇上表示,膠原基生物材料具有廣闊的發展潛力和經濟價值,已被列為國家重點發展的高技術生物材料,迄今醫用膠原絕大部分來自動物源,其免疫原性如何消除一直是制約其發展的瓶頸,而利用基因工程技術重組人源膠原蛋白是解決免疫原性問題的理想途徑。
記者了解到,在重組人源膠原蛋白領域,已有企業實現了技術研發突破并投入批量生產。山西錦波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霞介紹,依托復旦大學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科研力量,該企業自主研發了Ⅲ型膠原等主要類型的人源膠原蛋白并投入生產,開始臨床應用,目前市場反饋良好。
“重組人源膠原蛋白的突破性進展,使膠原蛋白及其產品研發跨入了新的階段,市場前景廣闊。”張興棟說。
與此同時,重組人源膠原蛋白的安全性也受到臨床醫生的青睞。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教授楊蓉婭說,人源性是避免臨床應用中不良反應發生的主要技術壁壘,而且重組人源膠原蛋白的型別明確,原子結構可靠,從目前預實驗的結果看無不良反應發生。
專家認為,基于國內對膠原基材料的巨大需求,未來重組人源膠原蛋白有望成為一大新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