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講解員”徐淑鈺參賽時的照片
11月28日至12月8日,由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游部主辦的第二屆全國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在上海舉行。大賽以“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為主題,來自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及軍隊的195名專業講解員和志愿講解員參加了本次大賽。我省參賽選手斬獲兩枚“金牌”。
比賽分為專業講解員和志愿講解員兩組進行。在專業講解員組,經過10天初賽和決賽比拼,最終從99名參賽選手中決出了10名“金牌講解員”和30名“優秀講解員”,我省兩名參賽選手獲獎: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講解員徐淑鈺獲“金牌講解員”稱號,臨沂華東革命烈士陵園講解員張瑞潔獲“優秀講解員”稱號。
從96名志愿講解員中決出了10名“金牌志愿講解員”和30名“優秀志愿講解員”,我省也有兩名參賽選手獲獎:德州市冀魯邊區革命紀念園志愿講解員馬洋獲“金牌志愿講解員”稱號,臨沂華東革命烈士陵園小小志愿講解員張藝馨獲“優秀志愿講解員”稱號。
12月13日晚,記者聯系到了剛剛從北京參加完講解員培訓課程的徐淑鈺。她略有疲憊但卻依然興奮地說:“這次比賽與全國頂尖講解員同臺競技,長了見識、有了收獲。”初賽階段,每位選手講述的是自己平時宣講的故事,徐淑鈺選擇了《膠東漢子的“手中線”》這個題材,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各種裝備廣為采用的一種特殊材料——碳纖維說起,講述了打破國外技術枷鎖、成功進行科技攻關的威海農民企業家陳光威的創業故事。細線織造“科技強國夢”的敘事角度,讓很多評委印象深刻,她由此進入決賽。
“決賽階段,最讓大家緊張的是抽題講解,在短時間內準備好故事,面對特定觀眾群體進行講述。”徐淑鈺說,這考驗的是紅色故事講解員的黨史國史知識儲備、臨場反應能力,她抽到的題目,是面對一群黨史工作者講述“共和國勛章”獲得者、95歲的老英雄張富清的故事。
“就是合影時坐在總書記身邊的那位老英雄!”徐淑鈺的腦海中立刻浮現出這個場景,經過緊張地寫稿、背稿,她憑借成熟大氣又專業的講解征服了現場觀眾和評委,在決賽中脫穎而出,獲得“金牌講解員”稱號。
省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次全國比賽,山東共推出了四位選手,均是2019年“紅動齊魯”山東省紅色故事講解大賽中的優秀選手,她們發揮穩定,都有獎項斬獲,充分體現了山東紅色文化資源豐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紅色故事講解員平時都工作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史教育基地等,他們的日常工作就是深入挖掘整理身邊的紅色故事,讓紅色故事廣為人知,讓紅色基因代代傳承。他們的工作水平,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山東挖掘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的工作成效。”
獲得“金牌志愿講解員”稱號的馬洋表示,大賽雖然落幕,但傳承紅色基因的腳步不能停歇,紅色故事要常學常新、常講常新。“紅色故事不是老一輩的專屬,要鼓勵一大批年輕人來講,用年輕人熟悉的方式、方法講給年輕人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