殯葬改革,移風易俗,猶如改造一個人的靈魂,任務艱巨。18日,記者從濟南市召開倡導移風易俗推動殯葬改革工作會議。2020年1月1日起,濟南戶籍居民亡故后,將免費提供遺體接送等基本殯儀服務。
基本殯儀服務免費,2020年元月正式施行
濟南將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實行基本殯儀服務全免費。2020年1月1日起,濟南市戶籍居民亡故后,免費提供遺體接運、車輛和遺體消毒、遺體冷藏存放、遺體火化、骨灰盒等基本殯儀服務,每人減免標準提高到1300多元。
落實節地生態安葬獎補政策。選擇骨灰撒散、海葬、樹葬、花壇葬、草坪葬及深埋不留墳頭等安葬方式的,按相關規定給予獎勵。
推廣綠色生態殯葬,濟南市一直在努力。自2013年起,濟南市便開始推廣普及樹葬、花壇葬等生態安葬,并給予市民相應的補貼。2018年4月,濟南正式執行《關于生態葬實施獎補政策的通知》,進一步加大補貼力度。根據通知,對選擇生態葬的具有濟南市戶籍和居住證的亡故居民,2018年1月1日以后亡故的,對其家屬給予1000元至4000元不等的獎補。同時,對承辦生態葬的殯葬單位給予適當的獎補。
獎補金額包括:骨灰撒散或將骨灰全部撒入海、河等,獎補4000元;骨灰使用可降解容器或者直接入土,土地可重復使用,不保留標志的,獎補3000元;骨灰或不實行火化政策的少數民族居民遺體深埋不留墳頭、不設墓碑等標志物或在一年內不保留墳頭、去除墓碑等標志物并且以后不再設立的,獎補2000元;骨灰永久安放在骨灰堂、墻、塔、廊、壁等骨灰格位中,無其它標志物的,獎補1000元。
治理山體公園私墳,2020年年底初步完成
隨著城市擴張,郊區墓地逐漸并入城區,“人與墳墓,如何相處”這一問題日益凸顯,尤其是散布在城市山體公園內的私人墳墓更是突出。
目前,濟南市不少山體公園里建墓地的情況十分普遍,燕子山、英雄山、藥山、燕翅山、郎茂山等山體均有。此前據相關部門統計,英雄山景區內共有市民私自修建的墳頭800余處,其中已經立碑的墳頭有200余座。城北的藥山公園,也分布著上百墳頭。
據公開報道:僅濟南市園林局直屬的景區中就有7個墓區,墓穴總數近4萬個,這些墳頭絕大部分都屬于違規建造的私墳。
針對散埋亂葬等行為,濟南將開展專項治理。其中,將摸清散埋亂葬底數,建立工作臺賬。2020年7月1日起,濟南市各區縣依據工作臺賬加強巡查,確保不再新增散埋亂葬墳墓。
同時,濟南還將分類治理散埋亂葬墳墓。2020年年底完成山體公園、居民區周邊、“三高沿線”可視范圍、景區和村莊內外的散葬墳墓治理;2023年年底完成全部散葬墳墓治理。
公益性公墓將以生態葬為主,道路拋撒祭祀用品將被嚴禁
此外,濟南將加快節地生態綠色公益性公墓規劃建設,堅持因地制宜,遵循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滿足需求、方便群眾原則,將公益性公墓納入國土空間規劃。
據悉,2020年,濟南市每個區縣至少建成1處區縣級節地生態綠色公益性公墓(骨灰堂);每個鎮至少建設2處鎮級節地生態綠色公益性公墓(骨灰堂),指導村(居)單獨或聯合建設節地生態綠色公益性公墓(骨灰堂);農業人口較多的街道至少建設1處節地生態綠色公益性公墓(骨灰堂)。
公益性公墓建設將以樹葬公墓林、花壇葬、草坪葬、壁葬、骨灰入室安放為主,墓穴安葬數不超過安葬總數的40%,墓碑采取臥碑方式,建設標準按照《關于加強城鄉公益性公墓規劃建設管理的通知》執行。
為管控不文明祭祀行為,濟南將禁止在具備專用焚燒爐的殯葬服務機構以外場所焚燒冥紙或逝者遺物等祭祀用品,禁止在城市道路、廣場公園、居民小區等公共場所擺放、拋撒和焚燒祭祀用品,出現情況及時處理。
“推廣綠色殯葬,移風易俗,猶如改造一個人的靈魂,任務艱巨。”濟南市殯儀館相關工作人員稱,幾年前公益花壇葬、海葬舉辦之初,參與者寥寥,而現在每年都有近百人參與。“這也說明了社會的進步,市民也正在慢慢轉變殯葬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