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12月28日,高思恩坐上去北京的高鐵,參加“2019年度中國殘疾人事業新聞人物”頒獎活動,她榮獲的是“2019年度中國殘疾人事業特別提名新聞人物”。這是國家級的大獎,但對于高思恩來說只是她獲得的又一個榮譽而已。
高思恩是誰?一個年輕的殘疾女孩為何成為山西晚報12月號封面人物?
高思恩,一個25歲的太原年輕女子,山西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三年級的研究生,獨臂,棄嬰,當年被拾荒謀食的奶奶從紙箱子里抱回了家。
2019年8月8日晚,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開幕式,在山西太原紅燈籠體育場舉行。高思恩擔任火炬手,萬眾矚目中,她和其他6人點燃主火炬,傳遞著新時代奮進拼搏的青春激情。
2019年11月16日,在“時代新人說——我和祖國共成長”全國時代新人的演講臺上,高思恩拎著一個紙箱子,那是她的搖籃也是她的食資。她站在舞臺中央,平靜地述說自己的故事,從太原到天津,再到決戰北京,臺下總有觀眾不停在流淚,也有更多的人站起身,為這個年輕的女孩鼓掌。
早在2014年和2015年間,她就獲得全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提名獎、全國殘疾大學生勵志提名獎,她還是全國第十屆殘運會女子800米銀牌獲得者……
絕地反擊,寒門逆襲,高思恩赤手空拳打出時代力量。
這份力量,高思恩說來自成長,來自感恩,來自時代。
高思恩:我不認為我是殘疾人!
12月22日,山西晚報記者見到高思恩時,一頭利落的短發,清秀的面容,苗條的身材,大長腿。她剛結束山西晉商文化基金會的會議,笑意盈盈,和參會人話別。一只手和大家相握,另一邊空空的袖管束在口袋里,棉服自然地搭在空一截的袖子上。
高思恩在基金會兼職,有一年多時間了,辦公室文員。這份工作是她大學時的老師幫助介紹的,這對于家用是很大的一筆補貼,她做得很負責,年齡小,她習慣稱同事們為“老師”,做事快而且沉穩,考慮周全,而且文筆也好,能動亦能靜,這是老師們對她一致的高評價。
下午,高思恩要趕回學校,山大政管院研三在讀,正是畢業論文開題報告預審的關鍵時期。
山西晚報記者來到高思恩和奶奶高占仙的家。四十多平方米的房子,簡單素樸,家里暖氣好,82歲的奶奶樂呵呵地坐在沙發上,因為記者們夸她是個“漂亮的老太太”而哈哈大笑。
采訪前,高思恩和記者說:“可別把我寫得苦兮兮啊。”還小聲提醒,“老人上了歲數,回憶以前的事兒感情一激動,幾天心情都難平復。”話雖說得輕,大家都知道,高思恩這一路是苦過來的。因為她符合苦孩子的所有標準:一是沒有爸媽的孤兒,二還是個殘疾人。一個被拾荒為生的老人從紙箱里撿回的孩子,穿百家衣,吃百家飯,撿破爛,賣破爛,就是童年的全部生活。
苦不苦,她經常被問到這個問題。比如,在重慶衛視節目《謝謝你來了》,著名主持人涂磊問過,那是2016年,她想了想,回答“也沒覺得,都扛過來了。”
童年時,她一直就是這么扛的。
曾經,買不起菜,就撿,撿不著,好在還有白飯。
曾經,包不起陽臺,大冬天,家里當時還沒有暖氣,奶奶就從外面撿木棍和蛇皮編織袋架在陽臺上擋風,被風吹破了再綁。有一次,棍子都被風刮下了樓,奶奶下樓檢查發現沒砸到人,回家后摟著風里發抖的她,有奶奶在,啥也不怕。
不羨慕別人的吃穿,不羨慕別人有父母,最大的坎兒是上學,曾經,看人家孩子背著書包,她情不自禁地說:“我啥時候才能上學啊?”后來,在殘聯、教育局等相關部門的幫助下,高思恩終于上了小學。
大坎兒還有交學費,每次交學費,她都不忍心告訴奶奶,三個字一直含在嘴里到最后一天,還天真地選奶奶心情不錯的時候。她以為,晚說一天,奶奶就會多開心一天。后來,她才意識到,晚說一天,湊錢的時間就少了一天。
2017年年初,奶奶意外摔倒以致腰椎骨折,動手術后近一年不能下床。正值考研備戰期的高思恩每天在家中給奶奶喂水喂飯,幫助奶奶排便擦洗身體。奶奶疼痛呻吟,她聽著心如刀絞。就是在這樣的壓力下,她最終考上了研究生,奶奶的身體也一天天好了起來。
難過難過,雖然很難,但過去了,就不難過了。
問高思恩現在還有什么難,她一揚臉,“你說呢?”
高思恩說:“我承認我是孤兒,可能需要關愛,可我不認為我是殘疾人。”關鍵是,大家都覺得她這話很對。她“一手遮天”,比常人的本事都大。沒有人把她當成殘疾人,熟悉的人早就忽略,她不需要被人照顧,照顧別人倒成了她的本能。
奶奶說:“我可有福了,跟著我孫女,見世面”
采訪時,見到山西晚報記者拿著幾件笨重的拍攝設備緩慢前行,高思恩二話不說,單手一拎就走,腳步快得記者都跟不上。“這點兒東西,簡直是小菜一碟。”高思恩調皮地說道,自己一手扛50斤重的白面上五樓,一口氣不喘,“女漢子一枚”。
拍攝高思恩操場鍛煉之后,她穿棉服系圍巾,在記者面前,一只手把圍巾轉到脖子前時,眼看著需要再系一下,記者頓了兩秒,沒有出手幫,她一只手兩下掏穿,挽成一個漂亮的結。再看她系鞋帶,兩個手指就輕松搞定,快得讓人眼瞅著都不知道怎么系好的。
她的老師也是密友“枇杷花”介紹說,高思恩會幫著她爬高上低地干活。記得一次她往玻璃窗上粘即時貼,嫻熟地拆紙,細心清除玻璃與貼紙之間的氣泡,比她干得還利落;搬盛滿物品的紙箱,動作迅捷程度出人意外。
奶奶年紀越來越大,高思恩家里活兒里里外外大大小小全包了,就連做剔面她都行。高思恩給記者演示,利用左殘臂和鍋沿架起托盤,右手一條一條撥剔尖。
高思恩的自立緣于生活的艱辛,在她上小學的第一天,奶奶帶著高思恩細致地走了一遍往返學校與家之間的路,囑咐她要記住一些典型建筑物,別走丟了。“奶奶不能送你,我得早起出去撿廢品,以后你要自己上學!只有好好學習,才能有出路。”
那一次家門口的送行,高思恩6歲。10年后,16歲的高思恩就開始反哺奶奶,再10年后的今天,高思恩帶著奶奶走出困境,一邊上學,一邊兼職,參加訓練和比賽。
她帶著奶奶坐飛機去重慶,到青島看大海,奶奶都說:“我可有福了,跟著我孫女,見世面,可是沾上光嘍。”一旁的高思恩不好意思地補充,重慶和青島,都是錄制節目時電視臺承擔費用的。她最大的夢想是奶奶能健康長壽,她想像20年多前的奶奶悉心喂養自己一樣,用心陪伴奶奶,讓奶奶快樂地安享晚年。
高思恩大學的學費是政府和學校解決的,她和奶奶的生活費有打工兼職的,有獎學金、運動會取得名次的獎勵等,每次的獎金,高思恩都會一分不少拿回家,想著讓奶奶買點兒好吃的補補身子。可奶奶卻舍不得花,說要攢著給高思恩。大學四年,高思恩過得很幸福也很充實,她一再說,山西大學,學校、老師和同學們對她都那么有愛,那么信任她。
她是山西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院學生會秘書長,大三那年,學校承辦的迷你馬拉松挑戰賽,能堅持跑校園五公里,活動主辦方企業就會為聽障兒童捐100元公益金。高思恩主動報名,又鼓勵同學參加,還找到承辦方,希望擔任迷馬的領跑員。迷馬活動對于高思恩來說是一場公益活動,更是她回報社會的開始。
說起高思恩的自強自立、知恩圖報,她的教練程學峰特別有感觸,在程教練眼中,沒有比高思恩更能吃苦更有毅力的孩子了。10年來,高思恩就像他自己的孩子,過年過節,都會一起參加家庭聚會。高思恩的經濟一直不寬裕,程教練之前會給她帶牛肉、牛奶。夏天,高思恩給他送綠豆湯,冬天,她給教練買過兩副棉手套。程教練說:“有幾次電視臺錄節目,她都邀請我去,我知道,她想在一個正式的場合感謝我,但因為工作太忙,只得婉拒。孩子的好意我心領了,只希望她能好好的,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輝煌。”
如今,高思恩的訓練時間少了,而經驗豐富的她能當助教了,她一去,學員們訓練熱情就特別高。
大家自發為她拉票六萬多 對她的真心肯定
“2019年度中國殘疾人事業新聞人物與助殘新聞人物”是中國殘聯聯合新華網、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中國網)持續開展的一項活動。今年11月份,高思恩被推選參加2019年中國殘疾人事業新聞人物評選,在網絡投票環節中,老師同學們、街辦社區鄰里們、社會各界人士等在微信朋友圈轉發,自發為她拉票。最終,高思恩總票數67220票,網絡得票最高。評審團終審、公示,12月28日,她當選“2019年度中國殘疾人事業特別提名新聞人物”。
票數背后,是萬眾對這個年輕女孩的肯定。
高思恩在朋友圈深深道謝,她說:“長達23天的投票,我何德何能擁有大家的厚愛。過程太多美好,太多感動,每一票都是大家的愛,大家賦予了投票不同尋常的意義,真心地感謝每一位默默支持我的人,最真摯的祝福送給每一位有愛的人們。愛你們!”
山西晚報2019年度封面人物,由高思恩收官。盡管采訪報道她的媒體有報紙有電視,有省內還有省外,但是,用四到五個版的篇幅這樣報道,在她,又是人生第一次。記者曾經在她讀大學的時候兩次整版報道她的故事,三年后再見到她,小小的苔花已然綻放出牡丹的光彩。
細思過往,心存感恩,25年來,高思恩砥礪奮進,正是有這樣一大撥兒熱心善良的人們與她心心相印,她從未孤單,而今榮譽在肩,她說,惟有倍加努力,再上新的征程。
她問過山西晚報記者,為什么選擇她做封面人物,記者回答:有誰的生命像你一樣燦爛芬芳? 山西晚報記者 趙晉燕 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