蹚水采訪中。
如果評選出一個要經常直面死亡的職業名單,那記者一定榜上有名,尤其是突發記者。各種血淋淋的突發現場,造就了突發記者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既讓我們坦然面對各種死亡現場,又讓我們對生死有更深的認識。
從業6年來,遇到過各種各樣的突發現場:火災、爆炸、車禍、溺水、墜樓、兇殺……每一個現場都是獨一無二的。由于突發事件往往持續時間很短,等記者趕到后就已經處理完了。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到第一事發現場,然后圍繞現場尋找目擊者,通過目擊者的描述還原事發過程。
還記得2017年9月在經十西路采訪過一起殺人案,一名六旬老人將老伴兒殺害在樓下單元門口。我趕到現場時,警方還在現場勘查,死者的遺體還在。我從單元門口經過,能清楚地看到地上躺著一名老人,滿地的鮮血。民警撤離后,由于鮮血還未清理,我和其他媒體同行只好踩著門口鮮血上樓采訪居民。
同樣是在2017年9月,花園東路某小區內發生一場悲劇,一名中年男子疑因被騙想不開從21層墜樓身亡。我趕到現場時,男子的遺體還在樓下,被白布蓋著。由于男子墜樓時頭部先著地,腦漿濺了一地。我正在旁邊采訪目擊者時,突然注意到我腳下有一塊白色的東西,仔細一看才發現竟是一塊腦漿。
類似的死亡現場還有很多,每一次采訪都會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時隔幾年都會記憶猶新。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一起突發的死亡事件,普通市民可能看完就忘了,但對于跑了幾年的突發記者來說,都會去尋找事件背后的秘密。
比如今年發生的幾起墜樓事件:8月15日,窯頭小區一女子墜樓身亡;8月16日,誠基中心一女子欲跳樓輕生;9月5日,中林路附近一女孩墜樓身亡;11月16日,二環西路北段一男孩墜樓身亡。這些事件中墜樓原因雖然多種多樣,但無外乎工作、感情和學業等。
尤其是今年11月19日,市中區九曲莊路附近一小區發生的女子產后抑郁抱4月大男嬰墜亡的事件,記者在采訪時,居民們無不感到惋惜。但事實上,近年來產后抑郁導致的死亡事件也發生多起,2017年在天橋區金牛小區,一女子疑因產后抑郁喝藥身亡,把幾個月大的女兒也帶上了。這些事件固然讓人心痛,但更應該讓我們重視和思考的是,如何解決產后抑郁的問題。
很多突發事件雖然伴隨著死亡,也有令人感動的瞬間。今年7月,在濟陽區澄波湖大橋,一名女子跳湖輕生,一過路漢子果斷跳下湖中施救。女子得救了,但漢子再也沒能上來。漢子名叫王際廣,他救人犧牲后,留下體弱多病的妻子和12歲的孩子。我到家里采訪時,其家中一貧如洗,但貧窮卻絲毫不影響他救人的義舉。最后,報道發出后,齊魯晚報聯合阿里巴巴正能量拿出一萬元致敬義舉。
幾年的突發新聞采訪經歷,讓我成長了很多,從當初的懵懵懂懂到現在的獨當一面。雖然采訪過程很累,但卻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體驗。
在突發新聞采訪中,最重要的不是采訪,而是你有沒有直面死亡的勇氣。如果連死亡都不怕,還有什么不能做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