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東夏季高考將大變臉。對于“6選3”的新考試模式以及“專業+院校”的全新填報志愿模式,家長和考生一時間都不知道該怎么填報志愿。今天下午,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召開高考模擬志愿填報說明會,對家長和考生關心的問題進行解答。
高考志愿填報,會有哪些公開信息供考生參考?
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普招處處長李春光說,普通高校招生專業包括院校、專業(專業類)、層次、選考科目要求、招生計劃數、學制、學費參考都可以在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的志愿填報輔助系統中進行查詢。 還有往年的專業錄取情況。填報志愿前,省考試院網站將提前發布前三年各院校專業(分文理)錄取平均分、最低分和相應位次等信息,供考生做參考。
此外,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還將2020年高考總成績、總位次以及6個選考科目中選考每個科目考生總成績的位次信息。參加藝術、體育專業考試的,還將提供相關綜合成績、專業成績分段表,填報志愿前將在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網站公布。
對于各類繁雜的信息,考生應該怎樣使用?
面對各類參考信息考生們應該如何使用?對此,李春光說,信息大致可分兩類。一類是必須嚴格依據的信息,包括招生計劃和高校招生章程。招生計劃的院校及專業名稱、代碼、選科要求等信息都是考生填報志愿的直接依據,高校招生章程中對于考生體檢、外語語種、單科成績等的要求也都是嚴格的。考生必須嚴格按照這些要求填報志愿。第二類是供參考的數據,比如考生的位次信息、往年各專業錄取情況。這些信息可以為考生2020年填報志愿提供一些參考。考生可根據自己的位次及往年情況,做一個大致定位。
李春光還特別提醒說,2020年是改革元年,往年的錄取情況是在文理分科、以院校為單位的投檔錄取模式下的錄取結果,改革后發生了較大變化。因此,一定不要把這些數據直接拿來對照選擇學校和專業。
可同時填報96個志愿,考生應如何選擇?
改革后,普通類常規批將志愿填報數量設置為96個。面對如此多的志愿量,李春光勸考生,應理性選擇,綜合定位。優先選擇專業還是優先選擇高校,這一問題需結合個人需求進行辯證分析,關鍵要看考生具備什么樣的實力。比如,學習成績優異或畢業后想繼續深造者可優先考慮院校為主;成績沒有明顯優勢但希望就讀高水平院校,可注意“距離和分數”的關系,就可以選地理位置相對偏遠的高水平院校或考慮偏冷門專業沖沖看;有明確專業取向或畢業后先考慮就業或所選高校各方面差不多時,可優先考慮專業。
李春光說,高考志愿填報的思路和方法很多,考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定奪,適合自己就好。在專業(類)平行志愿模式下,考生可填報的志愿數量相對充足,所以考生在選擇志愿時,可以將一定數量的志愿用于“保專業”、一定數量的志愿用于“保學校”,不必墨守成規只采取一種思路選報志愿,多種思路有機結合方能更好地確保考生利益最大化。
此外,在平行志愿招生批次,要拉開適當的梯度,以增加錄取幾率。根據自身實際,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初步選擇足量的“專業(類)+院校”志愿,分別放在“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三個梯度備用。
結合本人實際和意向確定具體志愿的先后順序,對所有經篩選優化后的備用志愿逐一比對,并先高后低按降序排列。可以將喜歡的專業及院校盡量往前排,最后要填一些錄取希望比較大的專業及志愿,志愿的填報適當拉開梯度。如普通類平行志愿填報時,可將自己成績優勢不大卻很喜歡的志愿放在前面大約20-30個,將具有一定優勢也較喜歡的志愿放在中間約30-40個,將優勢較大且有把握的志愿放在最后約20-3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