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臨縣襯羅局村,張奮平(后)和妻子高貴娥搬運行李準備下山(2019年12月4日攝)。
位于呂梁山深處的山西省臨縣石白頭鄉襯羅局村,土地貧瘠,資源匱乏,村民吃水、行路、看病樣樣艱難,貧困的“帽子”戴了一年又一年。如今,隨著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開展,祖祖輩輩生活在這里的人們陸續告別貧瘠的大山,搬到山下的新家園。
61歲的張奮平是襯羅局村貧困戶,過去在村里,種點玉米、土豆和小雜糧僅夠糊口。2019年12月,在大山里住了大半輩子的張奮平和老伴高貴娥搬到了臨縣湫水萬安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里的新房,還在安置點找到了一份保潔員工作。出大山、拔窮根、住新家……
和張奮平家一樣,襯羅局村67戶218人告別了深山,在新家開始新生活。2016年以來,山西省臨縣已有41000多人實現易地扶貧搬遷。為解決村民搬遷后的發展問題,當地政府在安置點重點發展電商扶貧創業園、扶貧車間、特色養殖、光伏發電、中藥材種植等產業,幫助村民實現下了山,能致富。 新華社發(劉亮亮攝)
在山西省臨縣襯羅局村,張奮平和妻子高貴娥推著獨輪車搬運行李(2019年12月4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發(劉亮亮攝)
在山西省臨縣襯羅局村,張奮平和妻子在收拾行李(2019年12月4日攝)。 新華社發(劉亮亮攝)
在山西省臨縣襯羅局村,高貴娥在窯洞里收拾行李(2019年12月4日攝)。 新華社發(劉亮亮攝)
2020年1月9日,在臨縣湫水萬安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張奮平一家在吃午飯。 新華社記者 詹彥 攝
2020年1月9日,在臨縣湫水萬安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張奮平和保潔員同事在街道上鏟冰除雪,這份工作每月能為他帶來800元的收入。 新華社記者 詹彥 攝
山西省臨縣湫水萬安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一角(2020年1月9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詹彥 攝
在臨縣湫水萬安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張奮平和妻子高貴娥在貼對聯(2019年12月24日攝)。 新華社發(劉亮亮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