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區塊鏈”可以說是最熱的經濟熱詞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黨中央的前瞻判斷,讓“區塊鏈”走進大眾視野。但對老百姓來說,區塊鏈依然“像霧像雨又像風”,看不透也摸不著。區塊鏈到底是什么?它對普通人的衣食住行有何影響?對企業來說,如 何 在 這 條“新賽道”上跑出好成績?帶著問題,記者對我市區塊鏈企業及業內專家進行了采訪。
它正“瞄準”我們的生活
什么是區塊鏈?從技術角度講,就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賬本數據庫。每個區塊就像一個硬盤,將信息全部保存下來,再通過密碼學技術進行加密,這些被保存的信息就無法被篡改。
正因為不可篡改的特質,區塊鏈逐漸被很多行業用來解決痛點。實際上,這些運用場景已經出現在百姓身邊。
■+政務,讓數據真正“跑起來”
在濟南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企業一次性提交所需材料,只在一個窗口就可辦理“全部”業務。這得益于山大地緯研發的“區塊鏈+政務”可信服務平臺。
“在企業開辦事項辦理中,一旦核準簽發了營業執照,營業執照及相關信息就會放到區塊鏈上進行存儲和傳遞,相關信息會實時推送給涉及企業開辦的公安印章備案、印章刻制、社保等業務系統,真正實現‘數據跑路’。”山大地緯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鄭永清表示,證照持有人擁有“數字證照”后,使用時出示數字證照即可,不需要持有人攜原件,在線辦事過程公開透明,結果實時更新,辦事效率整體提升。
2018年9月,在濟南高新區發出中國首張基于區塊鏈的數字營業執照,創造了“企業開辦一次辦好”僅用47分鐘的全國最快紀錄,平均用時比承諾時限壓縮75%。
■+信息,讓“私隱”存入“保險柜”
“自己的數據自己掌握,讓誰用自己說了算”,“就像企業參加投標,需攜帶一摞紙質的資產、信用材料等,招標方需要重復驗真審核,效率低、真假難辨。”鄭永清表示,而若這些材料都通過區塊鏈上的“數字保險柜”進行提交、接收、使用,就能實現可信流轉,同時記錄交易情況,可以顯著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的可信程度,而且這種共享方式由資產所有人授權使用,保障了資產的安全。
對老百姓而言,有了這樣一個“數字保險柜”,一個人從準生證,到出生證明、接種證明、學歷證明、身份證等全生命周期的數字資產,都可以存到這個保險柜里使用,孩子入學、辦理護照簽證等過去需要填寫提交大量紙質材料、證明的事情,通過數字保險柜APP即可解決。
對政府部門、行業機構而言,在簽發營業執照、房產證、學歷證書、健康檔案等證照時,可在發行實體材料的同時,利用數字保險柜提供的機構端,同時簽發數字形式的資產,存入區塊鏈上所有人的專屬數字保險箱。
“如果人人都使用數字保險柜上傳、使用自己的數字資產,整個社會就會逐步形成可信的環境,建立起一個生生不息的信用社會生態,這正是區塊鏈最大的價值。”鄭永清表示。
■+民生,讓假貨無處藏身
“為商品打上獨一無二的‘身份證’,一物一碼,跟蹤每盒阿膠從廠家采購入庫到銷售的全流程。”在浪潮集團,記者看到一盒已經“上鏈”的東阿阿膠,手機掃描盒身的二維碼,食品基本信息、生產追溯信息、產品標準專利、檢驗檢測情況等一目了然。
“區塊鏈技術就是讓產品‘能說話、會說話’。”浪潮集團副總裁龐松濤表示,每件商品都加上覆蓋從生產、流通、倉儲到使用全過程的可追溯但不可篡改的標簽,交易記錄信息全部被記錄到鏈上,任何一個渠道商、消費者都可以通過商品包裝上的溯源碼,掌握每件產品出售、流向以及交易等信息。
這樣區塊鏈溯源無疑從根源上杜絕了貨物掉包等問題,為消費者建立起正品消費的屏障。“與我們合作的一家酒企,曾經每年存在二三十萬元的竄貨現象,‘上鏈’之后就沒有發生過。”龐松濤透露。目前,國井集團、花冠集團、貴州茅臺、東阿阿膠、青島啤酒、張裕等品牌已紛紛加入“質量鏈”。
■+金融,讓融資難“不再難”
金融的核心是“信用”,而區塊鏈提供的“去中心化”思想正是解決信任問題的最佳技術。“利用政府數據、互聯網數據和企業內部數據,依托區塊鏈技術建立‘數據鐵籠’,實現數據授權、流轉、計算和銷毀過程全記錄,為銀行提供數據支撐。”龐松濤介紹的是浪潮建設運營的一貸通綜合金融服務平臺,主要面向廣大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群體,其自身并不是直接發放貸款,而是給銀行進行科技輸出,解決風控問題。
當企業在線上申請貸款時,企業授權平臺調用企業自身數據,平臺風控系統依據數據信息生成信用報告,銀行參考信用報告為用戶提供貸款服務。如此,需要跑多部門開具證明材料的繁瑣流程被省卻。目前“一貸通”平臺已實現“101”貸款模式,1分鐘申請、0人工干預、1秒鐘放貸。據介紹,“一貸通”已累計為全國1.5萬家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提供資金支持超過35億元。
互聯網下的大勢所趨
區塊鏈技術,是否能作為未來趨勢之一發展起來?“數字經濟時代正加速到來,資產的數字化將是大勢所趨。對于數字資產,尤其是私有數字資產的存儲、共享,傳統的集中式管理方式已經難以滿足需求。”鄭永清表示,發揮區塊鏈不可篡改、點對點授權傳遞等特點,建設基于區塊鏈的基礎數字資產管理平臺是發展數字經濟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
鄭永清介紹,政府、企業、個人從“上云”到“上鏈”也是大勢所趨,特別是在政務和民生這些公共服務領域,通過區塊鏈實現各類證照、資質、材料的高效可信傳遞,不僅能夠解決政務服務中的協同難題,也能通過“技術可信”推進信用社會的建立。
“一個質量鏈解決了陽澄湖大閘蟹等地方性品牌被市場上以次充好和假冒偽劣產品頻頻傷害的難題,幫助品牌重構與消費者的信任關系。”龐松濤表示,這直接將質量保證打造成一種多方共贏的商業生態,可以預見,未來很多行業都可以參照質量鏈動態反饋機制的長效體系,來構建落地解決方案。
跑好新賽道的“命門”
熱潮之下,越來越多企業競跑“上鏈”,據業內不完全統計,目前山東省有過千家區塊鏈企業,而如何在這條新賽道跑出好成績?
目前在區塊鏈市場,實際上有兩種不同類型的企業。一種是追求短期利益的投機派,將目標放在虛擬貨幣上。另一種則是堅持行業落地的務實派,通過區塊鏈的特性,不斷在應用場景中挖掘落地的可能。
“業界各種‘鏈’叢生,但實際解決問題的卻寥寥無幾。區塊鏈這個行業,誰想做都可以做,但不一定都能做得好。”龐松濤表示,區塊鏈是一種底層技術,是一種基礎設施,技術本身并不帶來價值,區塊鏈的價值還是需要通過業務本身來釋放。“在這個產業,要做好務實派。”
“當前大部分區塊鏈企業的產品是通過‘拿來主義’使用國外的技術和平臺開發應用,這就埋下了安全隱患,尤其是在政務、金融、能源等關鍵領域,一旦出現問題會影響國計民生。此外,如果不掌握底層技術,很難做出適應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場景應用,區塊鏈產業的發展一定不能再走‘PPT產品’路線。”在鄭永清看來,只有掌握底層技術,才能為行業發展提供支撐,讓更多企業參與進來實現區塊鏈生態的共建共贏。“區塊鏈產業要健康發展,一定要掌握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這是目前大多數區塊鏈企業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