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萊行政區劃調整一年后,1月4日,《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印發,提出在引領濟南都市圈一體化發展路徑上,“率先在濟泰同城化、濟淄同城化和濟南齊河全面融合等方面實現突破”。圍繞“強省會”戰略做加法,近期江西、廣西、陜西都不約而同地出臺或正在醞釀支持省會城市發展的政策。面對各省會城市你追我趕的態勢,濟南攜國家戰略加持,將創建國家中心城市的路徑付諸行動,正著力提高省會城市能級。
“濟淄泰萊一體化”在濟萊一體率先突破
每一個省會城市都有一個“大省會”或“強省會”夢。思變圖強的濟南,不僅推動實施“省會戰略”,更是要“讓濟南這個山東龍頭揚起來”。
去年8月26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定調新型城鎮化,即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因此,在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中發揮龍頭作用,無論是瞄準國家中心城市,還是做大都市圈,“強省會”無疑都是第一位的。
做大做強省會城市,推進區域一體化發展是山東一以貫之的戰略。在2013年印發的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發展規劃中,提出濟南和周邊城市“1+6”協同發展。2014年印發的山東省新型城鎮化規劃更進一步,提出優先推動濟淄泰萊一體化。隨后,2016年公示的濟南市新型城鎮化規劃提出打造大都市區,促進齊河與濟南中心城區深度融合,優先推動形成濟淄泰萊一體化發展格局。接著,在2017年山東省政府印發的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中,再次強調以濟南為發展核心,加快推進濟南都市圈一體化和同城化,優先推進濟淄泰萊一體化建設。
濟淄泰萊一體化發展率先在“濟萊一體”實現突破。從兩地公交一卡通、長途變市話、居民身份證異地辦理到濟萊高鐵規劃建設,濟萊一體化發展的深度和廣度領先濟淄、濟泰一體化。2018年2月,《山東省政府關于印發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的通知》中,在推進區域一體化發展方面,提出“提高要素資源配置效率,加快濟萊一體化、濟淄一體化、濟泰一體化等區域協作發展”。
到了2019年1月,濟萊區劃調整后,謀劃在濟泰、濟淄一體化、同城化方面實現新的突破就順理成章。
濟淄濟泰一體化同城化已有新動向
在提出“濟泰同城化、濟淄同城化實現突破”之前,濟南和泰安、淄博近年來互動頻頻。
隨著京滬高鐵將泰安納入濟南“一小時休閑生活圈”、泰安融入省會城市群經濟圈,2014年濟泰“牽手”合作,簽訂了合作發展框架協議。近年來,兩地以交通一體化推進濟泰同城化發展,如規劃濟泰城際鐵路、建設濟泰高速,開通省內首條城際公交K919線路,密切了兩地互聯互通;同時,泰安和濟南還不約而同地建議,加快推進規劃建設濟泰磁懸浮示范運營線。
在交通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上,濟淄一體化優勢明顯,如膠濟客專、濟青高鐵、濟青高速北線和南線便利了兩地經濟往來,新規劃濟青高速中線、濟高高速等。更進一步的舉動是,2019年12月14日至15日,淄博市黨政考察團先后赴青島市、濟南市考察調研。淄博市委書記江敦濤表示,淄博自覺融入省會經濟圈,全方位對接濟南,主動接受濟南輻射帶動,特別是全面對接濟南金融中心、科創中心建設,鏈接更多優質資源要素;加快道路交通等重大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構建通信、教育、醫療、社保等一體化體系,務實推進濟淄一體化發展。
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有助提升濟南能級
當前,全國多個省份推進“強省會”戰略,突出區域中心城市的帶動作用,背后是一系列頂層政策的強力支持。
2019年2月,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提出以促進中心城市與周邊城市(鎮)同城化發展為方向,培育發展一批現代化都市圈,形成區域競爭新優勢。當年12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提出全面放開大城市落戶限制;優化行政區劃設置,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格局,拓寬城市間流動空間。
做大省會,做大中心城市,進而做大都市圈和城市群,從而在城市競爭中搶得先機,已成為發展趨勢。面對追趕者和競爭者,濟南如何發揮優勢?國家發改委城市中心總工程師、國土產業交通規劃院院長張國華表示,無論是做大省會還是創建國家中心城市,濟南都要在區域中發揮好生產要素的配置和組織作用,國家中心城市發展的核心思路是產業布局、交通網絡和城市空間高效協同發展,須注重互聯網和交通網絡的二網融合,以此來推動城市群協同發展、中心城市和城鎮化高質量發展。
2020年開年,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研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問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問題,其中提到“發揮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推動沿黃地區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質量發展”。作為山東半島城市群的“雙核”之一、黃河中下游地區中心城市之一,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將是濟南提升城市能級的最大機遇。因此,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具體指標和行動時間表恰逢其時,給濟南市注入一針強心劑,推動“強省會”戰略邁開步子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