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臘月,滴水成冰。1月13日早上6點50分,濟南鳳凰國際農貿市場,天還沒有大亮,記者隨濟南高新區市場監管局食品辦副主任閆玉梅和她的同事進入了市場。他們在每個攤位前查驗票證,包括進貨票據,韭菜、雞蛋“雙證”公示牌,豬肉“雙證一報告”公示牌,散裝食品標簽標識等。
記者問閆玉梅為啥來這么早,她說,不算早,我們要趕在居民來采購前,進行最后一次的把關,怕“漏網之魚”蹦到市民餐桌上。快過年了,有的商戶三四點鐘就來了,采購的人來得也早,他們合計著,檢查的時間還得再往前提呢。
閆玉梅邊查邊提醒商戶,口氣挺“軟”,告訴商戶這是應盡的義務,也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一旦出現問題,可以向上溯源,否則只能自己承擔法律責任。
不光查驗、提醒,還抽取樣品進行快檢。9時許,他們已快檢15個批次的食用農產品,全部合格。閆玉梅說,合格的數據意味著市民的舌尖多了一分安全,也是監管人員最期待的結果。像這樣的快檢,去年高新區已檢了近5萬次,平均每天100多次,檢出了400多批次不合格產品,對這些產品采取下架、退貨等措施,不許繼續銷售。
“基層監管所不只是監管食品,藥品、保健品、特種設備、物價商標、廣告等問題以及12345收到的相關投訴,幾乎都涵蓋在內,像是個‘全科診所’,我們監督人員就是‘全科醫生’了。”10點30分,在去往圣豪超市的路上,閆玉梅幽默地說。
來到圣豪超市,閆玉梅邊檢查食品標識邊說,像這種集團化運作的超市,對于我們監管部門來說,屬于相對容易管理的業態。但是臨近年關,交易量大,貨源的把控、過程的管理不能有絲毫的放松。
說話間,閆玉梅在保健食品銷售專區發現了問題:“保健食品經營須知”未按規定進行公示。監管人員馬上讓營業員叫來超市的經理,經理知道情況后跑回自己的辦公室,取來了公示牌。原來,公示牌早就領了回來,因事務多放在了辦公室,忘記在銷售區公示懸掛。
閆玉梅指著公示牌說,這上面的“保健食品不是藥物,不能代替藥物治療疾病”,是讓消費者明白保健食品不能治病,不能偏聽偏信,要理性消費。
不通知,不打招呼,直奔后廚。13點40分,在禧悅東方酒店后廚,閆玉梅和她的同事們出示執法證件后,開始對食品原材料、索證索票記錄、餐飲具消毒、食品留樣等進行現場檢查。檢測人員通過ATP快速檢測儀對餐具、刀具、員工手掌內側、消毒柜內框、砧板等點位進行檢測,并對酒店使用的食用油進行酸價檢測。檢測結果顯示,該酒店今天的微控指數在安全范圍內,說明制作食品的過程是相對安全、衛生的。
閆玉梅說,眼下越來越多的人年夜飯在酒店吃,我們開展了“年夜飯”專項檢查,重點放在酒店的食品原材料、后廚操作規范程度、環境衛生等方面。
“往年,省內外曾出現過年夜飯的食品安全問題,今年對年夜飯安全要瞪起眼睛來。”現場檢查結束,閆玉梅和她的同事們有些不放心,又對酒店工作人員進行了現場指導,再召集酒店食品安全負責人進行培訓。
17點,閆玉梅和她的同事們回到辦公室,討論一天的檢查,并對檢查情況進行匯總分析,上報網絡餐飲檢查表……他們離開辦公室時,大街上已是華燈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