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青少年兒童體質健康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就開始持續下降,一直到2014年的調研結果顯示,中小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開始止跌回升,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還在下降。”山西省政協常委、山西大學體育學院院長陳安平指出,學校體育目前仍是教育工作的薄弱環節。
“在我觀察看來,現在的不少學生在體育運動中存在‘軟、硬、僵、暈’的問題。”陳安平說,“所謂‘軟’指骨頭軟,‘硬’指關節硬,‘僵’指動作不靈活,‘暈’指平衡力差。”
陳安平認為,學校體育未得到足夠重視是制約學生體質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學校為了防止安全事故,取消了長跑、鉛球、鐵餅、體操等項目,另外一些學校則是因為教師短缺或場地設施不足無法開展。”他說。
“2歲到16歲是人的運動敏感期,也是成長的關鍵時期。”山西省政協委員、太原市體育局局長高波在強調學校體育的重要性時表示,體育是培養青少年綜合素質的基礎,對學生提升社交能力、塑造拼搏精神、健全人格品質等方面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高波建議政府進一步推動“體教融合”,教育部門要確保讓適合不同年齡段特點的體育項目在學校得到時間保證,讓學生通過體育鍛煉強化運動意識、培養運動興趣、掌握運動技能、感受和傳承體育精神,使青少年從小養成運動鍛煉的習慣。
陳安平建議將學校體育納入學校教育質量評價體系,作為教育工作評估和評選的重要指標。此外他還呼吁學校加大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充實體育師資力量,努力開足開齊早操、課間操、課外活動、體育課、代表隊訓練等活動課程,保障學生在校期間擁有充足的運動機會和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