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優勢,助推山西經濟高質量轉型發展?如何提升文化軟實力,助推山西經濟轉型發展?面對能源革命的堵點與突破,山西應該怎么做?在1月15日召開的山西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政協委員們不約而同地把目光對準我省經濟轉型發展,集思廣益,為助推經濟高質量轉型,提出了不少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民革山西省委會:
打造國家級碳材料創新中心
21世紀是“超碳時代”,新型碳材料已廣泛應用在軍工、航空航天及新興產業的各個領域。我省新型碳材料綜合實力處于國內前列,已擁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和產業集聚區。 政協委員建議,我省應通過技術創新引領產業轉型,打造新型碳材料產業,提升傳統產業的“含新量”“含金量”和“含綠量”。建議山西省建立新材料產業科創基金,引導資本投向高端“硬技術”創新,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吸引優秀基金管理團隊;建議在現有平臺基礎上,由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牽頭,聯合中國科學院大學太原能源材料學院、太原理工大學、山西大學、中北大學的相關學科,打造國家級碳材料創新中心,在山西建成代表國際先進水平的碳材料技術研發平臺,形成人才、技術和產業的高地。
農工黨山西省委會:
“騰籠換鳥”為新興產業開路拓邊
目前,山西省正處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轉型攻關期,發展新產業、培育新動能的成效,事關全省高質量轉型發展的全局。山西省的開發區大多是資源初級加工的經濟模式,傳統產業占據了區位優勢。針對開發區擴張易、“超車”難,產城融合易、發展難,傳統產業集聚易、調整難的主要矛盾,政協委員建議,加快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引導開發區革故鼎新,“騰籠換鳥”為新興產業留足余量。 首先要轉移好“夕陽不落后”的企業。對市場飽和、產能過剩但尚有價值的產業,要提前布局項目退出路徑,將此類企業由省級以上開發區向市級、縣級開發區轉移。其次要安置好“確實沒出路”的企業。對于受到政策法規限制、坐等淘汰的產業,要提前制定預案超前服務,幫助企業退出時通過土地轉讓、產能轉讓、排污權交易等方式及時足額獲得補償。最后還要幫扶好“自謀轉型”的企業。對主動退出的企業給予一定獎勵,對主動轉型、且符合開發區準入條件的企業,給與稅費、資金等方面的政策優惠。
省政協委員陳炳強:
創作山西元素影視聽娛樂作品
近年來,山西省委、省政府推出一系列政策推動文化軟實力的提升,但與周邊省市比較,尚有很大提升空間。借鑒國內外經驗,如何加速提升山西文化軟實力,政協委員建議,通過影視聽娛樂等載體,以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演繹、傳播山西文化,立體展示山西華夏五千年文明歷史。 三晉大地孕育出的紅色文化、抗日文化、太行精神、呂梁精神,是中華文化與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民族精神與中華智慧的神話故事與成語典故,很多也出自山西。山西責無旁貸要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視野,對其進行必要系統的梳理和提煉,從中選取最具時代生命力的題材,創作更具吸引力的影視聽娛樂作品,更好地觸動海內外受眾特別是小朋友的心靈,提升山西文化國際影響力,為山西文化產業注入更強的發展動力。
九三學社山西省委會:
打造“科技綜合服務”平臺
科技型民營企業作為民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吸納就業、增加稅收、推進科技創新等方面都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貢獻。
針對山西省科技型民營企業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困難,政協委員建議,梳理匯總各類產業政策、扶持政策及土地、住房、人才等要素保障政策,為科技型民營企業建立完整規范的政策信息庫;搭建科研單位與企業的技術供需互動平臺,將建立和完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納入孵化器基本建設內容;提供高標準個性化科技服務,為企業提供線上線下知識產權、技術咨詢、成果轉化、法律維權和融資貸款等個性化、一站式、全鏈條科技創新服務。多措并舉,為科技型民營企業打造“科技綜合服務”平臺。作者: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