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河北支援湖北首批醫療隊奔赴武漢。圖為袁雅冬出發前,面對鏡頭打出勝利手勢。 河北日報記者 張 昊攝
□河北日報記者 趙書華 薛惠娟
自1月26日從石家莊緊急集結馳援武漢至今,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二科主任袁雅冬和她率領的第一批河北支援湖北醫療隊,已在武漢市第七醫院奮戰了十幾個晝夜。
17年,三赴戰“疫”前線。2003年,她曾指導全省SARS治療;2009年,她臨危受命組建院里的甲流病房;此時,57歲的她又戰斗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線。
美麗的逆行者
一個呼吸科專家對于由病毒帶來的感染,總是比別人敏感。
早在今年1月中旬,袁雅冬就注意到了武漢新冠肺炎感染患者增多的情形。
1月23日,作為國家衛生健康委專家組成員,她應邀前往江蘇督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況。在江蘇,她馬不停蹄在醫院間奔走,大年三十晚上,才回到位于石家莊的家中。
像往年一樣,大年初一,她選擇到科室值班,以讓家在外地的同事能有機會和家人團聚。
晚11時,她接到通知:河北要組建支援湖北醫療隊,他們科室要派人。
盡管已是深夜,但科室的微信群里,很快名額就超了。但袁雅冬還是把自己的名字放在了上報名單的第一個。
她還是覺得自己去才最妥當。“我是主任,又是黨員,危急面前,哪怕只要一個人,也得我自己先上。”
正月初二上午,袁雅冬到科室進行了查房。上午11時,她對當日值班的張彥萍大夫說:“過年了,我還沒見我爸面呢。這一去,又不知到啥時候,我得看他一眼。”
她的老父親已近90歲。父親難得見到她,她也想陪老人好好吃頓飯。但在飯間,電話一個接著一個,都是關于出征武漢的。
袁雅冬匆匆結束與父親的相見,14時30分,她已出現在第一批河北支援湖北醫療隊的出征儀式上。
身材嬌小的袁雅冬,站在隊伍的最前方,身姿挺拔,她握緊拳頭,代表150名隊員發出鏗鏘誓言:我們一定圓滿完成任務,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生命相托,你要托得住!”
袁雅冬皮膚白皙,風度優雅。如果不是頭發中泛出的縷縷銀絲,沒有人覺得她已57歲。
在河北醫大二院,她不僅是呼吸與危重癥醫學二科主任,還兼任大內科主任。
武漢市第七醫院。早上8時。
狹小的更衣室里,袁雅冬脫下溫暖的外套,身上僅穿著一件單衣,開始穿戴隔離服。
由于該院是由一所二甲醫院臨時改建成的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許多設施都是因陋就簡。
習慣了北方燒著暖氣的冬天,武漢的春寒超出了她的想象。尤其是病區,為了避免傳染,空調全部關閉;為了通風,窗戶也要開著,她就更覺得冷。
在電話里聽到媽媽說出一個“冷”字,女兒朱紫嫄急忙從網上為她訂購來一箱暖寶,使她能夠在前胸和腰部增加一些熱量。
待一身“盔甲”穿戴完畢,瘦小的她已經笨重得像個太空人了。
潔凈區、消毒區,隔離區。長長的通道,每跨越一道門,都意味著離病毒和危險又近了一步。
在河北支援湖北醫療隊抵達之前,已有兩支醫療隊抵達這里開展工作。經溝通,袁雅冬被推舉為專家組組長,統籌整個醫院的診療與救治。
位于9樓的危重癥病區里,每位病人的床頭都擺放著一臺監護儀。這些病人的生命體征很不穩定,突發情況隨時出現,監護需要每時每刻。
袁雅冬走到離病人最近的床頭,一邊詳細了解病人的病情,一邊對病人進行鼓勵:“加油!要有信心,你的病一定能治好。”
“感謝你們!”
病床上的老人,眼角溢出激動的淚滴。
對于與親人隔離、內心又充滿恐懼的危重癥患者來講,大夫的走近,本身就是一種慰藉,更何況這充滿愛與力量的話語。
來自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的楊亦斌教授常常被袁雅冬深入一線的精神和對患者的熱情所感動:“袁主任幾乎每天都到現場查房,從未考慮過自己的危險。”
他還特別注意到,袁雅冬對每一位病人的病情都問得很細,她手中拿著一個小本本,不時記錄著每個危重病人的信息,有些資料和數據記不下來,她就用手機拍攝下來。
河北醫大二院的潘文森說,即使不到武漢,他也能想象得到袁雅冬站立在病人床前的身姿。盡管在河北乃至全國呼吸界,她在肺栓塞、危重癥等方面都堪稱權威,但她永遠重視臨床,“她惟科學、惟實踐,不惟書本,永遠充滿探索精神。”
在武漢市第七醫院,關于新冠肺炎的診療方案,他們在國家衛健委的診療指南基礎上已經更新到第四版。每一次都比前一版本更加細化,更具可操作性。
“她經驗太豐富了。她在診療中提出的一些思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楊亦斌稱贊道。
治療效果在逐漸呈現,危重癥死亡病例在持續減少。
“生命相托,你要托得住!這不僅表現在危難時刻的挺身而出,還包括你要有高超的醫術。”
“我們多診治一個病人,就為武漢減少一份救治壓力。只要醫務工作者發揮出最大力量,就能使這場戰爭及早打贏。”
袁雅冬的話,溫軟但卻有力。
每個隊員都能感受到她的愛
每天早晨,袁雅冬和隊員們要趕7:20的班車從賓館前往醫院。晚上,很多時候班車已走,她就步行從醫院走回賓館。
醫療隊隊員們是24小時三班倒。這就意味著,她的工作也變成了24小時“在線”。
每天晚飯后,她要召開小組長會議,針對各病區匯總上來的疑難病患進行討論。這樣的例會有時要開到晚上九十點鐘。
當組長們各回房間,她則開始了另一項重要的工作:查看匯總上來的全體隊員體溫。
“如果發生感染,會影響整個團隊的士氣。”袁雅冬說。
剛到武漢時,不少隊員心理壓力增大,加上氣候差異,出現發燒、咳嗽等癥狀。
袁雅冬都要親自上門探望。來自北方一附院的常彩芳提到,有一天,她有些低燒,體溫報上去沒多久,袁雅冬就親自到房間來看望她了,讓她感到非常溫暖。
有一天,袁雅冬在回來的大巴車上聽到有位護士說自己失眠,回到賓館,她沒來得及脫下手術衣,上身只披了一件棉服,就去給隊員送藥去了。
省衛生健康委的趙曉亮感慨地說,在這個團隊,袁主任既是專業上的領頭人,還是大家生活上的“大保姆”,同時還是隊里的“減壓劑”。在她的感染下,醫療隊的每一位隊員都精神飽滿、精力旺盛。
“我們要以最佳狀態、最佳成果,展現河北醫療隊的風采。”袁雅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