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仍被隔離在賓館,但出院的老代感覺像是新生。就在此前,他因感染新冠肺炎,成為我省數例危重癥患者之一,幾度徘徊在死亡邊緣。
1月30日 重癥入院
“血氧68%,氧合39.3……”這日零時左右,從張家口宣化區剛剛轉診到該市傳染病醫院的老代呼吸困難,各項指標極低,屬重癥。
夜色深沉,但傳染病醫院辦公樓的一間會議室內依舊燈火通明,由多位專家組成的新冠肺炎疫情醫療救治組成員個個神情凝重,重癥組長李福龍死死盯著大屏幕上實時傳來的數據。
“氧療,上;液體,上。……”相關治療措施一一實施之后,老代的病情依然在進行性加重。
24小時過去了,專家們未敢離開半步。
1月31日 轉危重
“啟動氣管插管,上呼吸機。”時間似乎是漫長又短暫的,轉眼又一個不平靜的午夜。
經過會診,李福龍立刻向病區一線發出“警示”——老代已轉為危重。
凌晨4時,專家們拖著疲憊的身子到就近賓館做短暫休息。
“不好了,李主任,老代血氧值降到53%了。”剛剛和衣躺下的李福龍接到了病區大夫的電話,立馬起身,迅即通知其他成員,快速集結。期間,一并將情況通知衛健部門。
16時,市衛健委向省衛健委請求支援。23時50分,省衛健委組織的兩位省內專家連夜趕至張家口。
2月1日 三地專家會診
“建議將仰臥位機械通氣改為俯臥位……”零時許,省內兩位專家的到來,顯然為極度疲憊的專家組成員注入了新的動力。夜又深,研討緊張而激烈。
凌晨3時,老代的病情趨于穩定,專家們才得以放心返回賓館,這時大家才想起來,已經連著三天沒有休息了。
午間,北京清華長庚醫院一位重癥專家應邀前來支援。
“調整通氣模式,限制性液體管理,最大限度負平衡……”
經過三方專家研討會診,一套新的治療方案開始實施。
2月2日 各項指標好轉
“血氣值64,血氧明顯改善……”一條令人激動的消息,讓寂靜的午夜變得沸騰。
根據老代病情情況,專家組下達指令,下調40%的氧濃度,這意味著,已開始調動老代的自主呼吸能力。
又是一夜,凌晨4時,專家們才走向就近休息的賓館。
2月3日 開始降低呼吸機條件
時鐘又到了新一天的零時,夜依然很靜,會診室里的氣氛終于輕松了起來。
看著不斷改善的各項指標,李福龍不由得長長舒了一口氣。
凌晨2時左右,專家們返回賓館,互相打趣著說,終于可以睡個踏實覺了。
2月10日,老代徹底擺脫呼吸機;11日,開始下地活動、吃飯;14日,治愈出院。
“從最初的情況看,可以說老代治愈的希望很渺茫,但大家沒有放棄。政府積極協調調集各方資源,專家組及一線醫護全力投入治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志華在談到此次的救治時,他說,這是一個多方合力的結果。
有了老代的治療經驗,數天后,張家口第二例高齡并伴有其他疾病的危重患者也順利治愈出院。
三天昏迷,十多天神志不清,醒來后的老代完全不知道這期間他究竟經歷了什么……
“出院以后,看到有媒體報道,才知道為了救我可是費了勁了。我的心情無以言表,只有感恩。”老代說,日前,他已積極捐獻了血漿,為治療更多新冠肺炎患者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