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吱呀”一聲,有些沉重的木門被推開,濟南市餐飲店老板劉泊含走進了臉譜九宮格重慶火鍋店。對于自家的小店,劉泊含的眼中滿是回憶。那曾經天天翻臺的場景,無時不刻地沖擊著他的記憶。
“好起來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看了看空空蕩蕩的店面,劉泊含的眼神里,又有了一絲堅毅。
曾經的一座難求
他提起來仍然興奮
重慶火鍋,對于濟南市民來說并不陌生;用辛辣的味道刺激味蕾,早已被泉城市民所熟知。在2014年,劉泊含看準了商機,在飲虎池附近租下了一家店面,做起了重慶火鍋的生意。而在彼時,濟南并沒有太多以“重慶火鍋”為主題的飯店。
經過一系列的磨合改造,劉泊含把兩層的飯店區分開來。一層為開放式后廚,二層為顧客的就餐區。“讓食客們看到我們的制作,也能讓他們吃得放心。”劉泊含說道。
大廳13張餐桌,包間2張大桌,這是臉譜九宮格的就餐區。“火爆的時候根本搶不上座位,就這15張桌子一天最多的時候每張桌子能夠翻4遍臺呢!”有些自豪,劉泊含回憶起了往事。
空氣中那重慶火鍋店獨特的熱辣的味道,向外界證明著這里曾經的輝煌。“從秘制火焰牛肉,到水晶嫩牛肉再到脫骨鴨掌,我們的菜品不斷在增加,當然食客也越來越認可。”投資了幾十萬的劉泊含,顯得很驕傲。
但一切的一切,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徹底改變。
不得不改變身份
小老板化身為外賣員
“我記得最高一天的流水到了小兩萬吧。”劉泊含嘿嘿地笑著。對于這位曾經練習足球的運動員來說,經商似乎也有著不錯的天賦。
但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劉泊含也必須相應號召,將自己的店關門,等待“戰疫”的勝利。“店里所有的員工都在宿舍里,有事情才會來上班,我們也在美團上開通了外賣服務。這不,只要一有訂單,我就開著我這輛‘小毛驢’去送貨。”似乎,劉泊含對于自己的“新身份”,適應得還算挺快。
“沒想過,真的沒想過呢。原來老是覺得吃火鍋尤其是這種重慶火鍋要在店里吃,現在也只能外送。”剛剛“轉型”的劉泊含,扒翻著自己的手機,想看看微信中有沒有人下單。“我們會在網絡平臺上采購必須的食材,然后一旦有顧客下單就會制作成成品,顧客拿回去涮著吃就可以了。”
劉泊含不愿意提“賠錢”兩個字,他認為開店就是為了盈利的。“現在的店每天光成本就得1000多塊錢,這其中房租、水電、員工工資這些都是成本,之所以在無法堂食的情況下選擇外送,就是因為能多送一單就能多多少少有些收入。”
有一單也愿意做
堅持一定會等到春天
對于劉泊含來說,在特殊時期每日的訂單數是不一定的。因為剛剛開通了外送業務,這讓這位85后壯年仍然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狀態。“一天一單、兩單、四五單,這些事情都發生過。”開通外送業務還不到一個星期,所以對于這樣的數字,劉泊含記得還算清楚。
每日訂單數不一樣,甚至還有“掛零”的成績單展現在劉泊含的面前。但每日必須的采購,還必須進行著。“有些東西可以是消耗庫存,但是像蔬菜這樣必須保證新鮮的,當然要采購。”這一點,劉泊含并不含糊。
“沒事,堅持得住!那句玩游戲的話咱不是都知道嗎,‘穩住,我們能贏’!”采訪自始至終,劉泊含都充滿著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