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下午,濟南多家理發店仍未開門。 新時報記者杜林 攝
“理發前后都不洗頭……推的時候我摘下口罩繩,用手捂著嘴。”在知乎上,濟南網友張先生記錄了他2月19日上午特殊的理發經歷。
像他一樣恰巧碰上開門理發店的市民是少數。近日,新時報記者走訪發現,市區多數理發店尚未開門,有些從省外返回的發型師,還要自我隔離14天。實在想理發的市民,恐怕還要繼續等等。
多名接受采訪的發型師預測,今年的“二月二”,很多人可能無法去理發店“龍抬頭”了。
多數路邊店尚未開門營業
“如果理發店再不開門會怎樣?”這個話題在微博上已有7.8億次閱讀,引發12.2萬次討論。一條“全國男生即將進入流星花園狀態”的調侃,轉贊人數超過81萬。在各大社交平臺上,網友曬出各自發型以及尋找理發師和自己理發的經歷。
緯十路曾是理發一條街之一。18日下午記者探訪發現,開在緯十路路邊的5家理發店,4家關著門,開在附近小區里的3家也均未開業。唯一一家開門的“維納斯沙龍”開著燈,店內一名男子正在打掃衛生,他表示,店鋪沒有營業,具體恢復營業的時間還不確定。
記者以顧客身份聯系上緯十路上另一家理發店,店主說,他剛從浙江省回到濟南,還要在家隔離一段時間,短期內不能開業。
另一家貼著“正月十六”正常營業的理發店門上,張貼了一份《關于對省外來濟返濟人員實施主動報告和隔離醫學觀察措施的通告》。該店店主說,她老家在溫州市下轄的一個縣城,途經縣城的火車限時停運,她暫時不能回到濟南,“等通火車了,我會第一時間回去。”
記者探訪槐蔭區嘉華購物廣場附近的另外6家小型理發店,其中4家都沒開門。
朝山街還剩5家理發店。18日下午,一家理發店內亮著燈。店主在電話里表示,尚未正式恢復營業,想剪發需要加微信提前預約。朝山街另一家理發店門上貼著“剪發提前一天約”的提示,20日該店負責人表示,為避免人員聚集,預約的時間務必準時到達。公開報道顯示,恢復營業前,該店在市場監管所和街道辦事處簽下了申請書和承諾書。
部分開在商場里的理發店也尚未恢復正常營業。19日中午,恒隆內的3家理發店只開了1家。位于5樓的美發店原本張貼出1月31日閉店的提示,計劃2月10日恢復營業。如今,這張打印版本的友情提示上,增加了“順延至月底、望見諒”的手寫字跡。
恒隆內唯一開門的美發店店員戴著口罩和護目鏡,店內有2名正在做頭發的女子。她表示,2月17日復工以來,17日和18日客流量較大,每天都有二三十名顧客,大多是提前預約好的。但20日這天,客人突然少了,一上午只有3名顧客進店。
期待疫情結束后的短暫爆發
那些已恢復營業的理發店,也可能隨時根據相關部門的要求暫停營業。東北人孫強(化名)有些慶幸今年沒回老家,他在南辛莊路附近經營著一家小型理發店,10多年積累了不少回頭客。往年他都是正月初六開門營業,今年營業的時間足足推后了20天,2月18日恢復營業。
恢復營業以來,平均每天20多名顧客到孫強的店里理發,孫強說,“往年正月,每天也是接待二三十人。這幾天剛開始營業,顧客有點多,好多人找不到地方剪發。”他提供的一份《來店人員疫情防控登記表》顯示,到店顧客需要填寫姓名、電話、體溫和到店時間等詳細信息。“聽說,過幾天可能又不允許營業了。”孫強聽說,有的濟南同行被困在老家回不來,還有的轄區暫時不許營業。
孫強經營的是夫妻店,他盤算了一下,推遲營業20天,房租等損失大約6000元。
在濟南南部社區經營著一家上千平方米理發店的孫宇則沒有孫強那么淡定。2月20日,他帶領員工打掃干凈了理發店的衛生,準備21日營業。“突然收到通知,說暫時還不能開業。”孫宇能理解,美發會聚集人群,還與顧客直接接觸,他決定服從相關部門的管理,延期開業。
往年孫宇也會在正月初七左右恢復營業,“年輕人不在乎傳統風俗,春節之后也是一個小旺季。”孫宇說,往年正月每天能接待30人左右,年輕人不再受傳統風俗影響,正月理發的需求和意愿也變得強烈。
眼下,最讓孫宇著急的是房租和人工成本。房租每個月3萬元,他正在和房東溝通能不能少交一點。他安撫店內員工,商量底薪減半,仍要支出1萬多元工資。“我們這一行,口頭約定押半個月工資,經過這場疫情,已經到了該發這半個月工資的時間。”孫宇說,讓很多連鎖店老板頭疼的是,如果發了這筆錢,擔心員工跳槽;不發這筆錢,又怕員工有意見。
“平時正月哪怕不賺錢,起碼能保持良性循環。”孫宇判斷,等疫情結束,美發行業會發生規模不小的人員流動,很多發型師會跳槽。
有不少人建議孫宇在特殊時期實行預約制,悄悄開業。“這樣不好算賬,會員沒法刷卡,也不好管理員工。”孫宇說,私下營業同樣面臨很多麻煩。“很多顧客最近催著營業,有七八年的老客戶。特殊時期,我們得想辦法維護和顧客的關系。”孫宇說,現在最期待的,是疫情過后將迎來一小波客流高峰。
“二月二”未必能到店理發
19日下午,濟南市新冠肺炎疫情處置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發布《關于規范疫情防控引導生活性服務業有序開業復工的指導意見》,鼓勵具備開業條件的生活服務企業積極開業復工,并自覺接受主管部門監督指導。其中,餐飲店、理發店和汽修店等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生活服務行業,被劃分為自主復工行業。
按照風俗,每年農歷二月初二都是理發店生意火爆的日子。大觀園附近的中國理發廳計劃申請2月24日(二月初二)恢復營業,20日下午,中國理發廳工作人員王德華說,恢復營業未獲批準。往年“二月二”,店里能接待90多名顧客。
以往,孫強二月二也能接待約100名顧客。他預計,今年二月二店里未必能營業,“需要排隊,會聚集不少人。”“二月二”這天,孫宇的店大約能接待200多名顧客,據他了解,高端理發店的發型師能服務二三十人,中低端的理發店,一個理發師一天要為四五十人理發。
濟南美容美發行業協會會長劉春生表示,理發行業需要與顧客長時間近距離接觸,濟南的多數理發店還沒開門,有些老家溫州等地的發型師,暫時還沒回來。“開門需向所在社區報備。聽說有幾家向社區申請了,但暫時不允許營業。”劉春生說,協會不會額外發布疫情期間的美發業相關規定,也暫無計劃公布恢復營業的理發店名單。
并不是人人都有張先生那么好的運氣,習慣半個月理發一次的他實在難以忍受,出門恰好碰上開門的理發店,捂著口罩理了發。不少人試著自己動手理發,淘寶上銷量最高的理發器,月銷量20余萬件,另外5家銷量靠前店鋪的理發器銷量均在7萬件以上。拼多多發布的“宅家十大熱銷榜單”中,理發器排名第一。
新時報記者梳理發現,很多城市的理發師或者志愿者為警察、醫生、環衛工等多個堅守抗疫一線的群體理發。
近日,南京、成都的美發行業協會公布了恢復營業店鋪的位置和聯系方式。北京、杭州、無錫等城市,通過預約制、一次只接待一人的方式,逐步引導理發店恢復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