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服就是我的戰袍”——連線河北支援湖北醫療隊
2月17日,是我進入武漢江岸方艙醫院護理科的第6天。和前四批我省支援湖北抗疫醫療隊隊員相比,我還算個新隊員。然而,這些天,我幫助患者和病魔斗爭,自己也在和過敏的體質較量。高強度的工作,無紡布的嚴重過敏,我“痛”并忙碌著。
我今年46歲,是元氏縣雙惠醫院護理部主任兼重癥監護室護士長。得知河北省再次組建支援湖北醫療隊,有20多年護理經驗的我,立刻遞上了豪氣的“請戰書”。
“你有過敏史,去了能吃得消嗎?”
2月9日,聽說我報了名,丈夫理解也支持我,但因為我對無紡布過敏,他特別擔心。
“沒事,我帶著藥去!”出發的時候,我的行李箱里,丈夫塞了好幾盒治療過敏的藥。
到達武漢后,先是兩天緊張的培訓。2月12日早上8時,我穿上防護服,走進武漢江岸方艙醫院護理科。防護服不透氣,我是有準備的。可還是沒想到,當天晚上回到宿舍,渾身的紅疙瘩,奇癢難耐。
一上崗,就要戰斗6-8小時。每天要護理40多名患者,貼身衣服濕了干、干了濕,在藥物的作用下,身上的紅疙瘩時好時壞。特別癢的時候,我就隔著衣服狠狠蹭幾下。有的地方紅疙瘩蹭破了,汗水蜇得又疼,為了減輕癥狀,我服藥用到了規定的最大劑量。
緊張忙碌,讓我忽略甚至忘記了不適。給患者量體溫,持續觀察患者病情,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穿梭于他們中間,配合醫藥的有效治療,我用輕柔的話語安慰和鼓勵著他們,也為自己打氣!每天努力堅持著,誰也看不出過敏帶給我的不適。
雖然武漢江岸方艙醫院中的患者都是輕癥,可是人員數量多。在這里,我盡力去疏導他們心理上的焦慮和擔憂。
印象最深的是一個15歲的男孩亮亮(化名),他的父母確診得比他早,住在隔壁病區。我見到他時,他一個人正蜷縮在床上默默流淚。望著比我兒子還小的男孩,我特別心疼,于是,不斷地去安撫他、鼓勵他。亮亮逐漸安靜了下來,積極配合治療。
“阿姨,我爸爸媽媽感謝您對我的照顧!他們說,等疫情結束后,帶您去武漢大學看櫻花!”這是他與我做的溫暖約定。
隔離服,對別人而言是鎧甲。對我,雖會加重過敏,但就是我的戰袍。
為了勝利,堅持,再堅持!信念和責任讓我勇往直前。
(講述/河北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元氏縣雙惠醫院護理部主任兼重癥監護室護士長智愛霞采訪/河北日報記者吳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