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下午,濟南市生態環境局召開2020年度全市生態環境保護暨全面從嚴治黨工作視頻會議。會議總結2019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對今年生態環境重點工作進行部署。
2019年,濟南市PM10(可吸入顆粒物)、PM2.5(細顆粒物)、二氧化硫濃度與2017年藍天保衛戰基準年相比,分別改善12.0%、11.7%、37.5%,二氧化氮濃度基本持平,與國務院“大氣十條”基準年2013年相比,PM2.5改善幅度超過50%,其中5月至9月連續5個月PM2.5平均濃度達到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特別是8月份PM2.5濃度為25微克/立方米,創有監測數據以來的最好水平,全年重污染天數比2018年減少了2天。
全市10個省控以上河流考核斷面全部達到水質目標,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100%達標。小清河水質年均值達到地表水四類水體標準,9至11月更達到三類水體,實現了40多年來的歷史性突破,濟南市在全省率先完成消除劣五類水體任務,中央環保督察反饋的184個飲用水源地問題全部整改到位。
全市土壤環境質量良好,各項工作穩步推進。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也是實施垂管改革后正式運行的第一年。改善環境質量,是生態環境部門全部工作的核心。
2020年,在大氣環境質量改善上,濟南將全面完成省政府下達的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終期目標,其中細顆粒物(PM2.5)控制在53微克/立方米以內,可吸入顆粒物(PM10)控制在96微克/立方米以內。
在水環境質量改善上,小清河辛豐莊出境斷面等7個國控斷面達到水環境功能區水質目標要求;持續做好黑臭水體整治,實現黑臭水體“長治久清”;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100%達到或優于三類水標準。
在土壤環境質量改善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均達到90%以上。全面完成國家和省、市“十三五”規劃、污染防治攻堅戰“1 1 8”系列謀劃以及既定的其他各項目標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