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水已過,山西省由南向北逐漸進入春耕備耕生產旺季。抓好春季農業生產,對今年應對復雜形勢、有效穩定社會預期、保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穩定意義重大。
連日來,山西省運城、臨汾、長治等地已掀起小麥春澆春管、果樹修剪整枝熱潮;北部地區正在加緊籌備農資。各地農戶分散作業、錯時下地,線上線下訂購農資、交流技術……一幅別樣的“春耕備耕圖”正在三晉田野間徐徐展開。
戴上口罩手套 分時分散作業
“現在正是苗情轉化的關鍵時期,由于秋冬氣溫較高,你家麥子有旺苗現象,所以今春管理要以抗旱防病蟲為重點。”2月8日,在永濟市城北街道東伍姓村麥田里,永濟市農業農村局技術站站長胡朝霞對正在澆地的村民任百林進行春管技術指導。
2月24日,太谷水秀鄉馮家堡村大棚基地,幾位戴著口罩的村民,有的在蒙塑料膜,有的在松土。“合作社號召社員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還要做好扎棚、蒙棚、松土、施肥等準備工作,社員們在村口都進行了消毒和體溫測量。”鑫盛園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孟永生介紹。
2月18日,侯馬市上馬辦事處史店村,村民董小軍正在用管灌設施為自家小麥澆水:“我們下地干活都是分時分散,大家也不像以前那樣拉家常了。”史店村村委會主任毛錦星忙著在地頭組織村民有序澆地:“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這茬水澆了,就為小麥返青打下了基礎。”
小麥春澆、平整土地、檢修農具、籌備農資……春耕生產與往年并無不同,不同的是下地農民主動做好防護措施,村莊專門設置了消毒點,對進出車輛及下地耕種人員進行防疫消毒。特殊時期,各項農事生產活動在必要的防護下仍有條不紊地推進。
2月8日起,新絳縣文峰小麥專業合作社農民就做好防護措施進行春澆;古縣要求農民分散作業、錯時下地,對小麥、油菜科學施肥,實施精準管理;洪洞縣適當增加葉菜、芽苗等速生蔬菜生產面積,確保疫情防控期間蔬菜市場穩定供給;臨汾市農資經營戶馮剛籌劃著送貨上門:“考慮到疫情防控要減少人員流動和聚集,農民需要農資化肥的話,我們負責送貨上門。”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政策的持續、效益的提升進一步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預計今年全省糧食春播面積為3326萬畝,與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增長。
線上互動學習 線下到田服務
“今年的春耕生產趕上了特殊時期,本來心里沒底,沒想到進入這個‘小麥人交流群’后,想咨詢啥可方便呢,山西農大教授高志強、省農業農村廳專家董方紅都在群里,只要把問題發上去,好多人回答。而且每天都有專家發農時提醒,比在線下咨詢還方便!”2月27日,與記者同在“小麥人交流群”的臨汾農民“青蘋果”,忍不住說起了自己的感受。
防疫期間,我們“不見面、仍掛念”。實行預約銷售,推廣送貨上門。農技人員成了“主播”,農資經銷商變身“快遞小哥”,銀行辦貸全程網上進行,農機手與需求戶線上聯系……
山西省農機發展中心上線了“春耕備耕農機線上服務進行時”專欄,推行“不見面”線上服務,開設了疫情防控、農機春耕生產動態、農機檢修知識等欄目,利用網站統籌信息系統、農機購置補貼App等線上資源,指導全省各地農機部門、農機專業合作社及農機從業人員早安排、早行動。
運城市農業農村局創建了“運城市種業信息”微信群,分享各地農資市場信息,為廣大農戶和農資經營主體架構起一座信息橋梁,確保廣大農戶都能買到物美價廉的農資。截至目前,這個群已經達到500人,群內各地種子經營門店和企業積極交流種子信息,受到經營主體及農戶一致好評。
足不出戶備春耕。朔州市農業農村局依靠合作社開啟“線上春耕”,推出“無接觸種地”服務新舉措,農戶們線上下單,公司送貨上門,實現到田服務;晉中市搜集整理了全市部分農業機械及零配件經銷企業共20余家的聯系方式,在晉中市農機網進行公告,組織經銷企業創新經營方式,積極開展農機零配件配送和快遞服務,力爭疫情防控期間農機具維修保養不受影響。
垣曲縣利用“中農樂”線上平臺開展培訓十余次,給農民講解果園管理、農業技術推廣等知識。利用微信向農民推送春耕備耕知識200余條,發放小麥春季管理“明白紙”5000余份。懷仁市深入實施“12310”農技服務專項行動,明確每個農技人員服務2個科技示范主體、聯系3個農業行政村,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發揮懷仁“智慧農業”等平臺作用,全覆蓋開展農業科技服務活動。
創新學習方式方法。全省農業農村部門利用12316專家熱線、農科110等手段開展技術指導,組織引導農機、植保、惠農服務中心等新型經營組織,積極開展代耕代種、統防統治、土地托管等社會化服務。
開通綠色通道 確保農資到位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種子、化肥等農資供應是春耕生產的基礎。
省農業農村廳及時與交通部門協調,下發了《關于確保“菜籃子”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正常流通秩序的緊急通知》,為保障重要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運輸車輛辦理通行證,努力為受管制困擾的農業生產企業解決實際困難,暢通物流通道,將農資納入應急運輸保障范圍,開通“綠色通道”。
針對通行證辦證需求大、防疫要求嚴的形勢,省農業農村廳聯系聯通公司僅用2天時間免費開發出農業企業應急物資通行證辦理小程序,通過承運人手機掃描二維碼的方式填報承運信息,減少了人員接觸和各級工作量。受理申請以來,每天下午(包括休息日)向交通部門提交通行證辦理信息近千條,8天共辦理通行證7276張,運輸各類應急保障物資37萬噸,全部享受了不停車、不檢查、不收費和優先便捷通行政策紅利。
為破解農資運輸銷售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各地齊心協力、共想辦法。靈石縣各鄉鎮分村分戶進行統一登記,再由農資供應點集中采購、調配農資。縣農業農村局辦公室副主任皇甫鵬飛說:“我們要確保用最少的人力資源保障種子、化肥等農資供應。”太原市晉源區農技推廣中心、種植辦、蔬菜辦等部門及早協調遼寧省盤錦市種子管理站,調運錦稻103號種子,并安排各村和各農資店及時補充調運春耕物資。
在永濟市開張鎮黃營村沃納有機冬棗農場,每天需要20余人為棚內的103畝有機冬棗樹剝芽,農場負責人張文革一度擔心無法恢復正常生產。就在前幾天,開張鎮政府工作人員為他送來了用工登記表以及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用品,并指導他將工人進行規范登記和分班作業。“工人要提前報備審核,一個大棚就是一個生產車間,兩個人就是一個生產班組,人員要編號,班組要固定。同時,要保證把佩戴口罩、測溫消毒、分開就餐這些細節落實好。”開張鎮鎮長楊雷的話語給張文革吃了定心丸。
3月份,將是山西省春耕春播的高峰期。省農業農村廳牽頭,與省水利廳、省供銷社、省農機中心等部門建立聯席工作機制,加強調度協調和工作會商,確保春季農業生產和春耕備耕工作順利開展。
疫情防控期間,奔走于田間地頭的各級農技人員就像及時雨,為農民送來技術,更送來了信心。運城市組成13個農業生產指導服務組,由市直相關農口單位領導干部帶隊,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參加,每組包聯一個縣,正在開展技術服務……
別樣的春耕備耕,播撒著春天的新希望。(記者 王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