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零。2月28日、29日,隨著第七例、第八例患者相繼出院,朔州市確診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其中零死亡、100%治愈、零交叉感染。
馳援。2月28日,滿載牛奶、酸奶、燕麥片、雞蛋和肉制品等70多噸價值百萬物資,帶著朔州人民深情厚誼,8輛大貨車向湖北進發,向武漢馳援。
復工。繼開行全省首趟復工專列后,3月1日,K4294煙臺至朔州專列載著410名工人返崗。目前,全市規上工業復產率100%,煤電企業復產率100%,開發區“四上”企業復產率100%,規下企業開復工率72.49%,全省排名第一。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疫情發生后,朔州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在這場史無前例的大戰大考中,眾志成城把忠誠和擔當書寫在塞外陣地上。
聯防聯控,匯聚眾志成城的磅礴之力
平魯區下水頭鄉黨員干部在一線卡口檢查點執勤。
過了臘八就是年。在年味兒愈來愈濃的時候,猝不及防的疫情讓塞外朔州面臨一場突如其來、前所未有的大考。
“對疫情,必須高度重視,全力防控。”1月22日,朔州市委書記陳振亮針對疫情作出批示。市委副書記、代市長熊燕斌立即主持召開市政府聯席會議,研究全市聯防聯控工作。1月23日,朔州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成立并召開第一次全體(擴大)會議,對全市疫情防控工作作出全面系統部署。
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在全民動員、全力以赴中正式打響。
衛健委、交警隊等部門放棄春節假期,及時返崗,根據“防輸入、防擴散、防輸出”防控總要求,發動多方力量精準排查,建立臺賬,形成聯動防控、全員管控之勢。加強對武漢來朔返朔人員的隔離管控工作,切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遏制疫情擴散和蔓延。
全市設立的8家專門醫院開放發熱門診,及時啟動治療防控預案,確定醫療機構發熱門診設置、醫療機構預檢分診流程、醫療機構隔離病房規范和醫務人員防護要求,制定完善工作預案,充分做好應對疫情準備。派駐醫護人員在火車站、客運長途汽車站等加強檢查、消毒工作,對春運期間的車輛和人員進行體溫測量、核查登記。
市、縣(市、區)兩級持續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重點用于保障定點醫療機構需求、防控物資購置、醫護和防控點一線人員工作條件等。市、縣(市、區)各職能部門強化協同責任,樹立一盤棋思想。發改部門統籌協調防控疫情醫藥、物資生產供應,工信部門有效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交通部門切實保障疫情期間公共交通出行安全有序,市場監管部門強化農貿市場管理和環境衛生清潔整治……
各級各部門壓實責任,各盡其責,相互配合,日以繼夜地狠抓疫情監測排查、信息報告、聯防聯控、疫情處置等各項關鍵環節工作;廣大干部職工居其位、安其職、盡其誠,以闖關奪隘的勇氣闖好疫情侵襲下的每一道關卡,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打好主動仗。
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切實擔起第一責任人職責,靠前指揮,深入一線,掌握情況,分析研判,解決問題,鼓舞士氣。市、縣(市、區)主要負責同志深入基層一線調研指導疫情防控和調度值守,強化聯防聯控,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切實把疫情防控網織牢織密盯緊盯死。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各級各部門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宗旨意識轉化成為民行動,筑牢了“朔州陣地”。
黨旗飄揚,以實際行動踐行錚錚誓言
在抗擊疫情一線,工作人員對著黨旗宣誓。
“我是黨員,我先上!”
“我申請到疫情防控卡點值班!”
……
一個支部一座堡壘,一名黨員一面旗幟。危急關頭,關鍵時刻,全市廣大黨員積極投身于醫療救治一線、基層防控一線、應急保障一線,以實際行動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錚錚誓言。
疫情在哪里,黨員干部就戰斗在哪里。
朔州市疾控中心檢驗員李娟、曹梁組成抗擊疫情戰線“夫妻檔”,在單位24小時待命,經常工作到半夜三四點。市傳染病醫院老黨員李琪昌果斷取消了回鄉探親計劃,主動請戰。市人民醫院內分泌科護士邸紅艷,每天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山陰縣人民醫院傳染科主任、內兒科黨支部書記王玉軍,在父親病重的情況下帶領科室人員仍堅守陣地。
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支援湖北的號角吹響后,“我是黨員,我報名、我參戰……”共產黨員率先請戰,在他們的示范帶動下,醫務人員熱情高漲、紛紛請戰。
疫情在哪里,黨員干部就戰斗在哪里。
社區、農村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線。朔州市7100多名黨員干部到社區報到參加疫情防控工作,把防控力量向社區下沉,強化社區防控網格化管理。全市1123名駐村工作隊員和農村第一書記及時返崗堅守在最前沿,確保防控疫情、脫貧攻堅“兩不誤”。
懷仁市掀起了“一個黨員一面旗,千名黨員進社區”的浩蕩聲勢,全市黨員干部對236個小區分片管控、嚴防死守。山陰縣東城管委會光明社區黨支部書記王海霞,帶領工作人員走訪居民1200多戶,排查出武漢返鄉人員30人。右玉縣李達窯鄉人武部部長陳海鑫針對薛家堡村人員流動量大、防控任務重的情況,主動請纓擔任防控檢查點負責人。
疫情在哪里,黨員干部就戰斗在哪里。
“我是后勤服務部書記,我先上!”面對職工生活區出現確診患者的緊急情況,中電神頭后勤服務部黨支部書記牛春帶領全體黨員干部職工成立了疫情應急戰斗隊,主動當起了“采購員”。朔城區下團堡鄉倉房坪村黨支部書記解青秀,為鄉檢查卡點上日夜工作的干部群眾送來礦泉水、八寶粥等價值5000元的物資,用“給大家送點吃的、喝的”的簡單方式貢獻出了“微薄之力”。
在黨組織的組織和黨員的感染下,全市社會各界眾志成城、凝心聚力,慷慨捐贈財物、自愿投身一線,攜手抗擊疫情。山陰縣嘉和大酒店董事長梅志兵為奮戰在一線的防控人員提供衛生、健康、營養的工作餐,主動做好一線工作人員的后勤保障工作。
在抗擊疫情的大考中,全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以實際行動踐行了初心使命。
逆行一線,白衣戰士用生命守護生命
在湖北武漢抗擊疫情的16名醫療隊員工作間隙合影。
疫疾無情,人間有愛!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一聲令下,全市廣大醫護人員迅速集結、挺身而出,晝夜奮戰在抗疫前線,用汗水和生命來守護著180萬朔州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我經驗豐富,公認醫術精湛,我上!”“我年輕,身體好,精力旺,能抗住!”“我是全院護理第一名,我要戰斗在第一線!”……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醫護人員義無反顧穿起白衣選擇逆行。
1月21日,農歷臘月二十七,朔州市人民醫院發出緊急通知,安排醫護人員投入疫情防控工作。重癥醫學科主任、主任醫師韓彥鈞第一個挺身而。緊隨其后,150人主動請纓參戰。春節假期,醫院發熱病區第一批醫護人員26人、發熱門診第一批醫護人員23人全部在崗。
“我是黨員,也是護士。穿上白衣,我更是戰士。”應縣人民醫院是當地疫情防控的定點醫院,作為一名有九年工作經驗的護士,王琳第一個主動請戰。18名醫護人員緊隨其后,來不及一一提交請戰書,就在王琳的請戰書上紛紛簽下名字,按上手印。
“穿著厚厚的防護服、防護靴,護套、護目鏡和口罩把人整個包裹起來,不敢有太大的動作,盡量不呼氣,以保證一針扎準。”朔州市人民醫院內分泌科的護士邸紅艷1月28日進入市傳染病醫院隔離病區。問及“怕病毒傳染嗎?”她卻答:“不怕病毒,就怕一針扎不準,給病人添疼痛。”
“不到一個月,體重減了4斤。比每天練長跑的效果都好!”1月22日進入發熱門診的朔州市人民醫院急診科醫生武偉說:“我雖然還不是共產黨員,但我是醫生,我要像黨員一樣沖在第一線。”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白衣戰士的戰場,除了朔州還有千里之外的湖北。
2月12日,朔州市支援湖北醫療隊正式編隊入列,進入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方艙醫院”參戰。值第一班崗的朔州市醫療隊長何旸說:“緊張是有的,但我們有黨和政府的堅強后盾,有朔州人民的大力支持,我們一定能取得這場戰斗的偉大勝利。”
同樣上第一班崗的還有支援隊里的應縣人民醫院護士唐青妮。她說,一班崗是6小時,上下班及準備工作加起來得八九個小時。穿上厚重的隔離裝備,時間長時,會出現缺氧、頭暈、胸悶情況,需大口大口地喘氣。但必須堅持,因為進入方艙的一刻,就代表的是山西醫療救援隊、朔州醫務工作者。
科學統籌,奮力奪取防控發展“雙勝利”
朔州市2020年春季招商網上簽約297.44億元。
“沒想到能坐著臥鋪專列來朔州復工,朔州的領導還親自來迎接我們,真的讓人很感動。”出家門、上火車、下火車,直到登上返礦大巴,大恒煤業礦工高殿忠還沉浸在興奮中。
3月1日13時25分,K4294煙臺至朔州專列載著410名山東返崗礦工順利抵達朔州站。這是繼朔州市開行徐州至朔州全省首趟復工專列后,再次組織列車專廂接運朔州各煤礦返崗工人。
專列來回歷經44個小時、行程2000多公里,接回茂華下梨園煤業、華美奧興陶煤業、茂華白蘆煤業、大恒煤業返崗礦工410名。工人們經過必要的隔離后,將正式重返工作崗位。
每一場危機都是對治理能力的考驗。針對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一邊是員工返崗難,一邊是企業復工難的現狀,朔州各級各部門始終堅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促進雙勝利”原則,在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的基礎上,統籌抓好企業復工復產工作。
朔州市委先后圍繞“四后”多次召開會議研究企業復工復產工作。市委書記陳振亮明確提出“能復盡復,可復快復”原則,盡最大努力幫助符合條件的企業盡快復產。為統一復產調度,朔州市政府利用晚上時間先后多次視頻連線各縣(市、區)、開發區調度企業復工復產情況。
市工信局、市能源局、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等部門統一制定復產計劃,統一進行調度安排,精準實施、全力推進。煤礦擔負著能源保障的重任,要始終嚴格按照山西省的有關規定,做到國有煤礦100%復產、民營企業從大到小排序復產,同時勞動密集型企業也在甄別篩選復工,做好復產準備。
聚焦“雙零”目標,朔州整體抗擊疫情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在奮力奪取抗擊疫情和轉型綜改雙勝利的號角聲中,朔州市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強化“項目為王”的鮮明導向,絲毫不松抓防控、時不我待抓發展,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好辦法、硬措施,確保全市企業安全、高效、有序復工復產。截至目前,全市規上工業復產率100%,煤電企業復產率100%,開發區“四上”企業復產率100%,規下企業開復工率72.49%,全省排名第一。
春山在望,暖陽可期。塞外朔州,正在重啟。(圖片由朔州市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