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經,一條汾河將太原市分為河東、河西兩個片區,河東去趟河西需要左突右繞;大西高鐵剛通車那會兒,有網友調侃說,西安到太原三個小時,出了南站到下元也得三個小時……立體交通的缺失一度讓太原的紅綠燈顯得特別密集,點與點之間的距離無形中被放大,有些地方近在咫尺卻猶如隔著山水。
如今,中環路49公里主線環繞全程沒有紅綠燈;迎賓橋、晉陽橋、通達橋、祥云橋、南中環橋、長風橋、迎澤橋、攝樂橋等近20座大橋連通汾河東西;南沙河、北沙河、北澗河、玉門河、虎峪河、九院沙河、冶峪河、風峪河、北排洪溝九條河沿河快速路如一條條珠鏈般連接東西山穿城而過;天龍山旅游公路、萬畝生態園旅游公路、玉泉山旅游公路蜿蜒盤旋將整個西山無數個景點連成一片;濱河西路南延、陽興大道開通、太榆路改擴建讓太原去清徐、陽曲、榆次不再遙遠……太原市的交通網逐步形成以中環路、太原繞城高速(外環路)、太原二環高速為環形,以濱河東西路、澗河路—建設路—太榆路、機場快速路、臥虎山路、西中環南延路等貫穿南北,以九條河沿岸快速路、龍城大街、迎新街等橫跨東西的城市快速立體道路交通網。這張快速立體道路交通網,在重要節點及道路交叉口采用全互通立交、半互通立交、高架路、跨線橋、下穿地道、被交路下穿等形式覆蓋太原核心城區,輻射周邊縣市區,實現主線快速通行,大力提升了城市道路的高速通達性與承載力,緩解了老城的交通壓力。
在這些道路的重要節點,一座座立交橋騰空而起,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從空中俯瞰,這些立交橋蜿蜒盤旋在高樓大廈之間,有的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有的像展翅高飛的雄鷹,有的像一個個字母、數字。它們更像是一位位畫家點綴在大地上的藝術品,駕車其上,讓人感覺猶如游走在城市的空中觀光走廊。相信隨著太原市城市快速立體道路交通網的逐步完善,將進一步拓展城市框架,釋放城市發展的新活力。
連日來,山西晚報記者對這些頗具現代氣息的道路進行了存檔式航拍。初春的陽光里,一座座造型各異的立交橋就像城市的雙翼,托著古老而現代的龍城奮起直飛。山西晚報記者 馬立明 通訊員 姚騰飛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