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3月12日的晚上,在槐蔭區(qū)張莊路一家重慶火鍋店內(nèi),空氣中彌漫著陣陣辣香,幾十種調(diào)料熬制的鴛鴦湯底沸騰著,一整盤羊肉倒入清湯。趁著剛煮熟的那一刻,直接夾起一大片放入嘴中,一瞬間羊肉的軟糯筋滑沁入心脾;再夾起一片毛肚,上上下下在紅油鍋里翻滾一會兒,等新鮮的毛肚起了水泡,用香油蒜泥裹著入口,麻辣脆嫩的滋味回味無窮。鏡頭拉遠,這張餐桌上還有牛肉、鴨腸、黃喉、豆花、菠菜……當下,隨著濟南各大餐飲店陸續(xù)開放堂食,“對火鍋的想念”也成為很多吃貨的熱門話題。想出門解饞的市民也許會擔心:火鍋的自帶屬性是“不聚餐,沒氣氛”,現(xiàn)在堂食火鍋真的安全嗎?日前,新時報記者走訪濟南多家已開放堂食的火鍋店,每家店內(nèi)基本都采取了進門測溫、隔桌就餐、位上分餐等防控措施,最大限度保證市民堂食安全。
火鍋堂食陸續(xù)開放不少濟南人已“嘗鮮”
“這一個多月最想念的便是火鍋了。”12日晚,在得知單位附近的爛豆花火鍋已經(jīng)開放堂食后,張微便拉著朋友進店用餐,滿足一下自己的麻辣胃。
張微不是唯一一個想念火鍋的人。不少美食網(wǎng)站近期都在統(tǒng)計疫情結束后人們最想吃的東西前三名,盡管排名有先后,但三甲中總少不了火鍋。疫情期間,憋在家里的人紛紛照著菜譜制作美食,或者干脆叫外賣,大致可以還原出外面的口味;唯獨火鍋,看似操作起來沒什么難度,卻最難復刻在店里堂食的感覺。“火鍋店吃的就是一種感覺,舒適的環(huán)境,貼心的服務,大家一起看著鍋底慢慢沸騰,就像重新找回了熱氣騰騰的生活,讓人永遠值得期待。”張微笑著說。這次的堂食就餐體驗太棒了,雖然已經(jīng)過去了兩天,那副熱騰騰的場景依舊在她腦海中反復播放。
14日晚6點,記者也來到了位于張莊路上的彥盛彥·爛豆花火鍋店。進入門店的客人,需要先進行測量體溫、登記個人信息、手部消毒等一系列步驟后,才被允許進入堂食區(qū)域就餐。記者在大堂內(nèi)看到,已經(jīng)有七八桌顧客就座,餐桌間距均在1米以上,基本都是兩三人一桌,4人以上的則被安排到圓桌或者包間。火鍋店負責人馬繼盛表示,目前爛豆花火鍋45家直營店陸續(xù)都開放堂食了,店員幾乎每天能接到幾百個電話,都是咨詢堂食恢復情況的,現(xiàn)在開放堂食已經(jīng)七八天了,客流量也慢慢上來了,每天能接待四五十桌客人。
位于濟南世茂國際廣場的大渝火鍋,從11日開始提供堂食后,目前客流量恢復得同樣不錯。在安全防護措施方面,顧客進入世茂國際廣場前需要測溫、出示身份證明、登記個人信息,進入大渝火鍋店內(nèi)再走一遍流程,兩遍之后才允許顧客店內(nèi)就餐,安全保障是雙重的。14日起,大唐巴食火鍋4家門店也都恢復堂食,配合測溫、隔桌而食、掃碼點餐措施,確保堂食安全。
記者在濟南街頭走訪發(fā)現(xiàn),目前很多餐飲店已經(jīng)恢復堂食,但火鍋店開放堂食的卻不算很多,很多店主仍在觀望或等通知。能夠提供堂食的火鍋店,每家店內(nèi)防疫措施均做得比較到位,客流量在整體餐飲形勢中算是比較高的,上座率能達到三四成左右。
堂食提供分餐制顧客表示“習慣就好”
在彥盛彥·爛豆花火鍋店內(nèi),幾臺機器人服務員吸引了顧客注意,它們承擔著“傳菜”、“送餐”等任務,靠地上磁條規(guī)定的感應線路,有序地在餐廳里穿梭行走,直至到達指定餐桌位置。
“這是我們爛豆花火鍋店的一大特色,機器人送餐不但提高送餐效率,而且減少服務員接觸菜品這道工序,菜品從廚房到餐桌更加安全放心。”負責人馬繼盛表示,恢復堂食之后,出于對食客安全的考慮,除了機器人送餐之外,店內(nèi)還對餐桌、餐具以及上餐流程作了更加規(guī)范的要求:餐桌要比平日清潔得更加徹底;顧客落座點餐的時候,服務人員會端著一個消毒桶對餐具進行二次高溫消毒;趁著餐具二次消毒的時間,向顧客介紹分餐餐具的使用,建議食材全部使用公筷下鍋和撈取,并且用不同顏色區(qū)分開來。“我們一直倡導顧客使用公筷就餐,之前每桌就配有專用公筷和公勺,疫情期間我們又增加了每桌的公筷、公勺數(shù)量,最大限度保證安全分餐。”馬繼盛解釋說。
記者觀察發(fā)現(xiàn),目前開放堂食的火鍋店內(nèi),食客都會被要求分餐而食,盡量避免各自筷子伸進鍋里。在服務人員的善意提醒下,大多數(shù)食客都會按照要求使用公筷、公勺,把菜品夾到各自碗碟就餐,雖然不如以前隨意,但是顧客也都表示理解。“其實沒什么不好的,分餐確實更加安全衛(wèi)生,火鍋分餐就是多了兩副公筷,習慣了以后也沒啥影響。”一位食客在體驗分餐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