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頁 > 中原 > 正文

“水中人參”富了曹圩村

來源:河南日報編輯:李茗茜發布時間:2020-09-23 17:17:51

  記者 何心悅/文 劉曉明/圖

  “在家掙錢能顧住一家老小,誰愿意跑老遠打工?”頂著午后的太陽,楊傳環一邊嫻熟地撈起芡實池內的水藻,一邊跟記者談起他的脫貧往事。

  47歲的楊傳環是淮濱縣期思鎮曹圩村人。在外打工返鄉后,他沒有想到,是當地的特色農產品芡實幫助一家人摘下貧困帽。現在,他已與家人住在了新房子里。

楊傳環在撈水藻

  芡實,是睡蓮科芡屬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種仁又稱雞頭米,可食用、可入藥,還有個更響亮的名字——“水中人參”。楊傳環種植的芡實,是淮濱縣芡實產業黨建聯盟基地引進的蘇芡,品質更好,賣價更高。期思鎮紀委書記任偉介紹,北芡每畝純利潤3000多元,而蘇芡達6000多元。

芡實種植池

  為了幫助更多人脫貧,期思鎮牽頭成立了以曹圩村為核心的淮濱縣芡實產業黨建聯盟基地,全縣種植芡實總面積約4萬畝。該基地充分發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積極培養種植帶頭人、業務能手、管理骨干為黨員,解決了“有組織無黨員、有黨員無組織”問題。這一“黨建+產業”聯盟,還圍繞芡實的種植、養護、收割、采購等,安排整年的活動,并由各種植大戶及各村黨支部輪流負責實施,以落實責任歸屬。

  此外,期思鎮還吸引了一批返鄉人才。利用淮濱縣出臺的“多彩田園”產業等政策,鼓勵資本、人才、技術下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如曹圩村的芡實種植帶頭人,在政策的吸引下回鄉創業,帶動了一批群眾增收致富。

芡實子包裹在“雞頭米”里面

  楊傳環加入了聯盟基地的一家合作社,除了自家的地,還流轉幾畝地種芡實。合作社向他無償提供種子,并免費指導種植。“芡實生長在水里面,有啥情況不能直接看出來,沒人指導著弄,就摸瞎了。”楊傳環說。

  “我除了種芡實,還在芡實池子里養泥鰍。芡實每畝最多能收400斤,收完排水后種弱筋小麥,等收麥了再種新一輪芡實。”楊傳環透露,他去年的毛利潤有十余萬元,比在外打工強很多。

芡實可食用可藥用

  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芡麥(蔬)輪作”的種植方式已經在期思鎮推廣,5月至10月底種芡實,11月至次年4月種菜或者弱筋小麥。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信陽市分公司駐曹圩村第一書記方其俊說,曹圩村的芡麥(蔬)輪作種植基地,已覆蓋貧困戶30戶,戶均年增收約4萬元。該基地還獲得商務部“三品一標”認證。

  “我剛來駐村的時候曹圩村已退出國家級貧困村序列,基礎設施也比較完善了。但并不是基礎設施好了,戶戶都能脫貧。”方其俊說。

  “種芡實的確是產業扶貧的一個重要方式,我們因戶施策,采取多種就業脫貧方式。村里留守婦女多,就組織她們去漁網廠等搞編織、做手工,一天能掙50多塊錢,有的廠允許把活帶回家。還有一部分村民靠在本縣或外地打工脫貧。”方其俊說。

  目前曹圩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已減少到12戶28人。“近期我的主要工作就是讓這28人脫貧,他們中多數是老弱病殘,我們會在加強社會保障這塊兒多下功夫。”方其俊說。

  采訪手記

  穩定脫貧不僅僅要解決基礎設施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為當地找到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模式。對此,曹圩村發展芡實種植,并通過加入產業黨建聯盟、吸引返鄉人才帶頭致富等方式,讓以芡實產業為核心、多種產業共發展的特色模式,逐漸帶動更多貧困戶“摘帽”。

  曹圩村緊鄰淮河邊上的兔子湖,當地村民種芡實、蓮藕等可通過水利設施直接從兔子湖引水,自然優勢賦予其發展產業脫貧的便利。當地發展的種植、養殖產業及加工車間,實現了群眾在家門口增收致富的愿望。

  此外,人才是發展的關鍵,期思鎮以引才、留才、用才為抓手,使得越來越多的成功人士愿意返鄉創業,帶領一方群眾共同發展產業。

  鄉村名片

  曹圩村位于淮濱縣期思鎮西北部,地處淮南濕地核心區。全村面積4.3平方公里,共2908人,耕地面積5555畝,水域面積約200畝。農戶收入來源以特色種植、養殖及外出務工等為主,種植有芡實、蓮藕、弱筋小麥等,養殖有蛋雞、牛、鵝等。曹圩村2014年退出國家級貧困村序列,累計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39戶1002人,目前未脫貧12戶28人。

 

?2018中原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天天免费在线看片 | 亚洲亚洲中文字幕无线码 | 五月天婷婷在线播放 | 亚洲男人的天堂1024 | 特级精品三级AV | 亚洲精品视频福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