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任國戰 楊之甜
九月的林州,紅旗渠水波蕩漾,太行山秋色漸濃。
太行山腰、紅旗渠畔的美麗止方。李林宇 攝
沿市區主干道紅旗渠大道一路向西,行至渠東路口南拐,不多遠,一個徽派風格的小村映入眼簾。村名叫止方,本來名不見經傳,今年卻成了“網紅村”,日均接待游客5000多人次,每周末都有上萬人來“打卡”。
由默默無聞到大紅大紫,這期間到底發生了什么?
養在深閨人未識
林州市黃華鎮止方村位于太行山半山腰,紅旗渠穿村而過。要山有山,要水有水,要景有景,但就是窮。
村黨支部書記郭青松說,幾年前他剛接手時,村子破爛不堪,道路“四頭堵”,窩棚遍地是,晴天車都進不去,雨天人更沒法走。
“活像穿著破衫的小姑娘,雖明眸皓齒,卻無人顧盼。”郭青松說,止方村資源稟賦并不差,但就是缺乏整治。為改善基礎設施,他領著群眾先從修路、拆除圈棚、開通天然氣等基礎活兒干起,一干就是三年。
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2017年,橫貫黃華鎮南部山區的渠東路貫通,止方村東邊的荒坡地變成了9米寬的柏油路。
路過的車一輛接一輛,但就是不進止方村。郭青松皺起眉頭。
止方村村委會整修一新。趙阿娜 攝
得干!還得苦干!郭青松帶領村民,沒錢就借錢墊錢干,硬化路面、粉刷外墻、綠化村口、安裝路燈、繪文化墻……經“梳妝打扮”,紅旗渠畔的止方村,好似出水芙蓉,清新可人,回頭率大增。
吸引來的不僅有驚喜的目光,還有游人的腳步和鄉村振興資金。2019年,止方村被列為河南省鄉村振興示范村。
天生麗質難自棄
止方村變美了,但遠不夠驚艷。
2018年,郭青松外出學習,回來提議在村口修音樂噴泉。盡管也有反對聲,但他頂著壓力堅持干。
不久,止方村集資200萬元修的文化廣場落成,中間是個大大的音樂噴泉。開放當月,來此參觀游玩的外地群眾就達5000余人。
他們并沒有止步。去年正月初五,又開始對全村進行房屋外立面和街道大改造。村“兩委”干部每天工作時間超過12小時,天亮上班,半夜回家,挨家挨戶解決問題,化解矛盾。
止方村的夜景美輪美奐。 趙阿娜 攝
4個月后,村里強弱電入地、雨污分流、外立面變“徽派”;成立旅游公司,流轉土地100畝建成“百果園”;利用老宅舊房,改建黃華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村史館、藝術館;對接安陽市倉巷街團隊,把村主干道“紙坊街”打造成商業小吃街。
止方脫胎換骨,模樣越發俏麗。
吾家有“女”初長成
“所謂鄉村振興,就是要美了鄉村,富了鄉親。”郭青松說。2019年,他決定通過發展鄉村旅游,讓村民的腰包盡快鼓起來。
他首先鼓勵家住街口的李紅梅開超市。“哪怕自己不干,租出去也是錢啊!”后來,李紅梅不僅出租了車庫,還干起了“燒烤”,月收入五六千元。
臨村人楊江平在這里開起“漢服體驗館”。自帶流量的網紅“小姐姐”穿漢服,玩自拍,搞直播,將紅旗渠畔這個美麗山村傳得很遠很遠。
江蘇某老板,投資2億元進村開起了民宿……
今年4月,村委會在音樂噴泉旁支起30多個臨時攤位。每個攤位年租金1500—6000元,不到一小時就被村民搶租一空。
止方村的白天,游客絡繹不絕。郭慧婷 攝
白天,大批游客來此賞古樸山村,摘鮮甜果實;傍晚,夜市流光溢彩,各色小吃、新奇玩意兒琳瑯滿目,享美景,品美食,游客絡繹不絕,樂而忘返……
止方人動起來了:開店、打工、保潔、拔草……
止方人也富起來了:今年上半年人均收入超1.5萬元,村集體收入86萬元,今年計劃突破100萬元。
“這是我精心養育的‘閨秀’,將來肯定會越來越紅。”面向巍巍太行,郭青松信心滿滿。
采訪手記
止方村黨支部書記郭青松把振興鄉村形象比喻為“養閨女”,這種比喻既形象又貼切。
仔細想一想,又何嘗不是這樣?閨女小的時候,需要父母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有付出就有回報。睿智樂觀、自信獨立、氣質優雅、健康幸福,不就是女孩對父母最大的回報嗎?
止方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山村,變成一個游人紛至沓來的“網紅村”,不正是對他們持續用心用情用力的一種回報?
用“養閨女”的方法來振興鄉村,體現的是一種真情、愛心,彰顯的是一種責任和擔當。
試想,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如果我們的干部都能用“養閨女”的心態和方式來建設鄉村,又何愁村不美民不富?
鄉村名片
止方村位于林州市黃華鎮西部,太行山脈下,紅旗渠畔,距離市區7公里。轄7個自然村,全村351戶、1100人。近年來,止方村搶抓機遇,將休閑旅游作為龍頭產業來抓,進一步優化村內基礎設施,改善人居環境,成為2019年河南省鄉村振興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