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驗采摘樂趣
現代農業專題講座
農產品展銷
表彰“三農”人物
開幕現場
又是一年秋分時,又是一年豐收季。
9月22日是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為期三天的“魚躍龍門·華耀河津”2020年農民豐收節活動在山西省河津市西窯溝民俗村拉開了序幕,這是五谷豐登、共慶豐收、共促發展的生動體現,也是對農民辛勤勞作的崇高禮贊。41萬龍門兒女和全國人民一道,在這個特殊的日子暢享豐收喜悅,用各種方式歌唱豐收、歡慶豐收……
河津處于黃河、汾河交匯處,千百年來,農耕文化一直在古耿大地占據著主導地位。近年來,該市探索出“城市帶動農村、工業反哺農業、企業幫扶農村”新模式,全市糧食生產連年豐收,農業產業化發展有序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扎實推進,“三農”工作步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結出累累碩果 唱響豐收贊歌
河津市2020年農民豐收節活動共分農副產品和農機具兩個展區。在農副產品展區,9個鄉鎮(街道)、11家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業種植合作社的200余種農業特色產品“組團”趕集豐收節,曬出了古耿大地五谷豐登的美景,曬出了全市廣大農民喜獲豐收的心情,讓全市人民真切感受到豐收帶來的喜悅。在農機具展示區,從鐮刀、犁耙等傳統農具到鍘揉一體機、植保無人機等現代農機,全方位展示了從古到今農具的演變史。主會場兩側,14塊農村人居環境示范村風采展板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反映了農村面貌的煥然一新、農民素質的全面提升。
為進一步提升農民素質,積極與國際接軌,該市還專門邀請國內外農業方面的專家參加農民豐收節,并深入黃河灘、小梁鄉、趙家莊鄉等地,了解黃河灘涂現代農業發展狀況和魚躍龍門、大禹治水等黃河文化,近距離感受美麗鄉村獨特魅力,體驗采摘樂趣。同時,意大利圣喬治市、黑山新海爾采格市等友好城市發來賀電。
培育新型農民 做強現代農業
為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發展,河津市還專門邀請中國農業大學農業規劃科學研究所所長、山西農谷特聘專家張天柱教授作專題報告。講座中,張天柱教授以“現代農業發展趨勢與創新模式”為主題,為大家講解了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背景、概念、內涵等內容,對現代農業的發展趨勢和創新模式進行了深入闡述,為該市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推動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案。
其間,以“慶國慶、慶豐收、迎小康”為主題的文藝演出好戲連臺,歌曲《河津老鄉》、歌伴舞《雙腳踏上幸福路》等由農民自編自演的節目,為廣大農民群眾獻上了一場豐盛的農家文化大餐。
加速項目建設 助推高質量發展
簽約儀式上,河津市與中國農業大學農業規劃科學研究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與重慶西證渝富股權投資管理基金有限公司簽署生豬產業標準化規模養殖項目,河津市三農投資建設有限公司與山西中農富民生態開發有限公司簽署沿黃旅游生態廊道及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合作協議,和平農場與韓城永華實業有限公司簽署牧草種植與加工基地建設項目協議。這四個意向簽約項目投資總金額達65.11億元,為河津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9月22日,在豐收節活動現場,河津市分別授予張寧等10名同志“三農”人物榮譽稱號,授予楊勇等10名同志“鄉土專家”榮譽稱號,他們都是“三農”戰線上的優秀代表,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帶動了一方產業發展。
春種秋收,春華秋實。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河津市將繼續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著重從加快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民增收、建設美麗鄉村等方面持續發力,多措并舉補齊農業發展短板,讓豐收的喜悅溢滿古耿大地。
文/李壯國 史甜甜 圖/史耀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