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老人們在這里吃著可口的飯菜,還能拉拉家常解解悶兒,做兒女的就放心了。今天中午,我們姐妹們都拿出看家廚藝,多做幾道拿手菜,趁著假期和老人們一起樂和樂和。”10月7日上午,廣饒縣李鵲鎮黃東村“一元餐廳”里笑語不斷,韓玲一早就來到這里做起了志愿者,跟大家一起忙著洗菜炒菜。韓玲在東營上班,老家在黃東村。父母住在村里,都70多歲了,無法就近照顧讓韓玲感到對父母虧欠很多。村里開辦了“一元餐廳”,正好解決了她的掛心事。“村里為老人們想得很周到,飯菜幾乎天天不重樣,飯前老人們在廣場上跳跳舞,在圖書室讀讀書,在閱覽室看看報,飯后還可以到休息室睡上一覺,老人們生活得健康開心就是咱做兒女的福。”韓玲說。
為解決農村留守老人無人照料、就餐不規律、精神孤獨等問題,廣饒縣探索推行村黨支部領辦“一元餐廳”,老人只要交上一元錢,就能吃上可口的午餐。該縣今年年內計劃建成100家,目前已投入運行61家。
“一元餐廳”由黨支部領辦,餐廳負責人由村黨支部書記擔任,各項事務須經村黨支部研究決定,確保集體資產不流失。同時,設立“愛心匯”基金,鼓勵有能力的黨員帶頭,向“一元餐廳”捐款捐物,既減輕了村集體負擔,又提升了服務水平。建立志愿服務機制,黨員帶頭,定期到“一元餐廳”開展義務勞動、愛老敬老等志愿活動。
村黨支部領辦“一元餐廳”,穩定的村集體收入是“底氣”。陳官鎮北戶村黨支部書記張學銘這幾天正忙著張羅該村“一元餐廳”的開辦事宜。兩三年以前,北戶村還是一個單純靠種植為主的傳統農業村,一年到頭村集體收入寥寥無幾。圍繞村集體經濟破殼,2018年開始,北戶村開始嘗試黨支部領辦愛蒲編織農民合作社,并引進一個規模130畝的肉牛養殖項目,僅此兩項為村集體每年帶來30余萬元的收入。“村里有了錢,說話、辦事有底氣多了。”張學銘笑著說。
“我們推行‘一元餐廳’堅持務實管用,在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上設定門檻,開辦餐廳的村集體年收入至少達到15萬元,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好事辦好,可持續。”廣饒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胥高遠說,“下一步,我們將在‘一元餐廳’功能延伸上做好文章,著力打造成為宣傳黨的政策、匯集村情民意、調解矛盾糾紛、豐富文化生活的新窗口、新陣地,讓群眾得到更多實惠,看到更多新變化,真正從心里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