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興屯從破舊的小村莊,發展到全國文明村,印證了“村子強不強,關鍵看支部”這個道理。我們村的章程很多,但說到底就是四個字“民主議事”,標準就是“三必須一滿意”。與會村民代表必須達到80%以上,議題必須100%同意才能通過,形成決定必須向全體黨員群眾通報、公示。議事最終決策群眾100%滿意。
班子理順了、村民團結了,我們就考慮抓經濟、抓產業,帶領群眾奔小康。村“兩委”帶著黨員群眾外出考察學習,最終決定發展鮮食葡萄產業。但發展規模農業,土地必須成方連片,就要土地流轉。當時,不少“老把式”不買賬:“除了麥子、棒子,不會種別的,萬一種折本算誰的?”“土地流轉了,俺喝西北風?”
面對質疑,村“兩委”深知搞好農村工作,關鍵要取得群眾信任。為此,村里先后召開了20多次會議,最終確定了“保底+分紅”的辦法,保障村民的長久利益。這些年流轉的土地建設了大棚園區,發展了葡萄、蘋果、蔬菜等特色產業。我們的葡萄、圣女果、蘋果等農產品供不應求。
農村工作零碎又復雜,要求有一個強有力的黨組織,有一群先鋒黨代表。同時,也要形成村規民約,村里大小事該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都要有個章法。干部照章理事,群眾照章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