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是支撐我國高質量發展,提高經濟競爭實力的重要途徑。《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立足我國產業規模優勢、配套優勢和部分領域先發優勢,打造新興產業鏈,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服務型制造”。貫徹落實好這一要求,對推動河北省產業鏈更新再造和價值鏈升級,提升傳統產業發展層次和水平具有重要現實意義。以創新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這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發展條件變化作出的科學判斷。就河北而言,盡管“十三五”時期高質量發展邁出了堅實步伐,但仍存在傳統產業規模較大、占比較高,創新能力不足,企業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等問題。對此,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通過技術、模式創新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邁向高端。
一是對傳統產業進行全面技術改造,重塑傳統產業動能。重點圍繞汽車、鋼鐵、冶金、食品、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領域,以工藝、裝備、產品和管理創新為重點,組織實施重點技術改造項目,持續提升企業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加快創建一批國際、國內知名品牌。二是推動傳統優勢產業技術創新。瞄準制約傳統產業升級的重大關鍵技術,通過建設公共創新平臺和加大新技術成果的推廣應用,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術、引領產業發展的領軍企業,更好鞏固提升河北省傳統優勢產業的領先地位和先進水平。三是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通過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轉型。比如圍繞機械、電力等行業推廣服務型制造模式,不斷提升產品品質和附加值;圍繞服裝、家具、家電等傳統行業,推廣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模式,有效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四是促進傳統產業鏈向現代化轉型,在有條件的地區大力發展高端產業集群。通過培育壯大一批高端龍頭企業,以及建設一批紡織、食品、服裝、家具等傳統產業示范基地,以產業集群創新實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以數字化助力傳統產業智能化
當前,數字化浪潮方興未艾,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數字技術日新月異,已從線上奔涌到線下,與傳統產業的融合日益加快。傳統產業智能化,是指利用5G、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將分散或孤立的設備、產品、生產者、企業等以產業鏈、價值鏈等方式連接起來,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的升級改造,不斷釋放數字技術對產業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這是傳統產業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重要途徑。
從河北省實際出發推動傳統產業智能化轉型,一是立足自身產業規模優勢、配套優勢和部分領域先發優勢,打造一批新興智能產業。重點圍繞智能制造裝備、軌道交通、通用航空裝備、生物技術、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領域,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為傳統產業植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基因,加快發展智能制造新模式、新業態。二是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圍繞5G、信息網絡等謀劃實施一批大項目,爭取納入國家規劃,形成滾動接續的項目儲備,在頂層設計方面推動重大項目落地實施。三是加快建設數字化產業園區。構建以軟件開發、數字加工和大數據孵化為主的數字產業發展生態圈,打造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產業平臺,匯集物聯網、軟件開發、線上直播等相關的數字化企業,加速形成數字產業集聚效應,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
以新發展理念引領傳統產業綠色化
傳統產業綠色化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推進傳統產業綠色化,重點是實現清潔生產,生產滿足市場需求的綠色產品,并合理使用自然資源和能源,自覺保護環境和實現生態平衡。多年來,河北省切實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淘汰落后產能,傳統產業能源資源利用和環保水平不斷提升,廢水、廢氣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呈現減少趨勢,但傳統產業綠色化的任務仍然十分繁重。要進一步強化綠色發展的迫切性,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加快綠色技術的研發和創新,堅定不移推進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的綠色化改造。
一是學習借鑒先進地區和國家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成功經驗,加快開發綠色清潔生產技術和資源循環利用技術,通過產品設計改進、設備工藝改革、物料循環再利用等,從源頭上節約資源能源、減少環境污染。二是建設綠色科技創新體系。加強基礎研究,重點發展綠色核心基礎零部件等,加快提升綠色產業基礎能力。加大綠色技術研發投入,推動先進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深化產學研合作,加強創新鏈各環節的銜接,鼓勵企業與研究機構、高校開展戰略合作,探索綠色化改造升級模式。三是加快實施傳統產業再造工程。推動傳統產業廢舊產品的再制造和再利用,從末端提高資源能源再利用率并減少環境污染。目前,德國汽車業再制造達到相當高水平,汽車維修零部件90%都是再制造品,其做法值得借鑒。四是推進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建設。在化工、機械、汽車、食品、醫藥等傳統行業,選擇一批工藝技術裝備先進、產品市場競爭力較強的企業,以及基礎設施完善、綠色水平高、工業基礎好的產業園區,加快實施以清潔生產、節能降耗為重點的綠色技術改造,研發綠色設計產品,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統籌推進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全面發展,打造更加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白玉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