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畢京津
前些日子,下午5點半左右,正值鄭州大學學生食堂的就餐高峰期,記者走訪觀察發現,只有少數學生剩下一些米飯、面條等,菜品、饅頭、花卷等基本沒有剩下。以前學生動輒剩下大半盤菜的浪費行為已經大為改觀。
近年來,鄭州大學持續開展“光盤行動”,中午就餐時段,在每個食堂安排10名青年志愿者,對餐飲浪費行為進行規勸。在鄭州大學科學大道校區松園自選餐廳,記者看到,青年志愿者協會組織志愿者為就餐完畢的學生隨機發放當天的“光盤行動 拒絕剩宴”卡片。學生可以憑借這個卡片,兌換各類“獎勵”。
“針對‘光盤行動’,學校出臺了很多獎勵措施,比如向就餐‘光盤’的學生發放物質獎勵、征集志愿者擔當文明就餐監督員、發放‘光盤’倡議書和主題胸章。”鄭州大學后勤集團黨委書記魏新興說,學生們的節約意識提升了,節約習慣也在逐漸養成,餐飲浪費行為已經大為減少。
此外,學校后勤集團在食堂內部開展“節水、節電、節糧”“技術比武”等活動,提升服務水平,切實滿足師生的多元化就餐需求。在鄭州大學4個校區的23個學生餐廳里,學校根據男、女生餐量不同,推出小份菜、小份飯,并按照學生反饋不斷細化標準。米飯套餐可以根據飯量免費添加;實行小窗口單元管理,定期分析銷售數據;對菜品進行評估,及時淘汰不受歡迎的菜品……這些舉措避免學生因為“飯菜不可口”而造成浪費。
鄭州大學北校區學二餐廳的廚師黃本繼說:“‘光盤行動’開展以來,泔水量減少了三成以上。廚師們都在努力提高飯菜的質量,讓學生們愛吃、吃好、不剩余、不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