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聯勝
窗外北風呼嘯,天氣驟冷。在開封市雙龍巷歷史文化街區東端的23號院的一座古樸挑脊屋舍內,一個別開生面的展覽正在進行中。整潔的屋內,擺放著上百本小人書,瞬間讓一眾70后,穿越回兒童時代。這就是“憶繪”連環畫展,于12月1日開始,將一直持續到春節后,舉辦這次展覽的是開封兩位70后大叔——收藏家許慶海和侯憲勇。兩位老師年齡相仿,收藏小人書已經有將近30年的歷史,家中藏有不少圖書珍本、善本、孤本。12月13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慕名前往展覽現場,一飽眼福。
“憶繪”連環畫展讓人一飽眼福
12月13日下午,開封天氣驟冷,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來到開封市雙龍巷歷史文化街區東端的23號院“憶繪”連環畫展現場,許慶海老師正在向前來參觀的民眾介紹連環畫知識。許老師今年50歲,乳名大海,從小喜歡看小人書,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收藏連環畫,家中藏書6000多冊。“這次拿出來展覽的只是一小部分,連環畫的歷史很悠久,可以追溯到漢朝。到了宋代,隨著印刷術的廣泛使用,有插圖的書本大量出現,插圖的內容生動的表現了書本的精彩內容,受到讀者的歡迎。宋嘉祐八年刊刻的《列女傳》是最早的多幅故事插圖,連環畫的形式已大致成型。截止2018年,中國國家圖書館保存的明代萬歷二十年的《孔子圣跡圖》刻本,就是全本大副白描的圖畫,詳細描繪了孔子的一生。”說著,許老師從展柜中將《孔子圣跡圖》拿了出來,“就是這本,是中國第一本連環畫,我這本《孔子圣跡圖》老版新印。”
生于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許慶海老師,從小家里比較窮,也買不起連環畫,那時,在開封龍亭附近有一個市場,里面有擺地攤賣連環畫的,“我喜歡看書,家里窮也買不起,咋辦呢,就去租書看,那時候開封地面上有不少租連環畫的攤,一毛錢一本,租來看,租也很少租。后來長大了,有一定的經濟支撐,開始收藏連環畫,已經30多年了。70后的童年時代,娛樂項目少,除了小廣播和電影,也就是連環畫了。”許老師從展臺上拿起一本小人書對記者說,“《少林寺》,改革開放后中國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動作片,當時一毛錢一張票,票房一個多億。《少林寺》這種就是電影連環畫,直接由電影劇照編集而成。電影連環畫也是一定時代與歷史的產物,現在資訊發達,電影連環畫絕跡了。”記者打開這本小人書,年輕神武英姿勃發的李連杰栩栩如生,瞬然間,記者思緒穿越回了那個年代。那個年代沒有普及電視,也沒有美國大片,沒有網絡,沒有抖音,沒有淘寶,沒有拼多多。那個年代陽光明媚,生機勃勃,純真向上,讓人垂涎欲滴愛不釋手廢寢忘食引人入勝的小人書盛極一時。
連環畫不僅保留歷史還具有特殊的藝術性
侯憲勇,開封人,今年49歲,綽號大米。跟許老師一樣,極愛收藏連環畫,20多年來,家中藏有不少圖書珍本、善本、孤本。說起連環畫,侯老師認為連環畫不僅有很高的歷史價值,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連環畫的作者大都是中國知名的畫家,連畫環界四大名旦朱潤齋、周云舫、沈曼云、趙宏本在中國美術界都是非常牛的畫家。連環畫是繪畫的一種,其藝術形式可分為線描、素描、水彩、木刻、漫畫,其中線描連環畫還可分為工筆線描和國畫線描,這本《西廂記》就是典型的工筆線描人物連環畫,非常的精美,這本書的作者是中國知名工筆大師王叔暉。”侯老師介紹到。
連環畫作為一種藝術形式,集繪畫、文學、裝幀于一體,具有其特殊的藝術性。由于這種體裁的作品直接面對普通大眾,對讀者的文化層次要求低,因此創作上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對于研究者而言也具有相應的史料價值。中國的連環畫按藝術形式分為,線描連環畫:線描作品傳承自中國古代的繡像,用清晰的線條勾畫出人、事、景、物。素描連環畫:用素描的手法,不用線條,采用明暗對比、透視等方式進行描繪。水彩連環畫:傳自歐洲的水彩畫,畫筆水分的多少、濃淡產生明暗、潤濕和融合的效果。木刻連環畫:最早用刀刻木板后再拓印,由于木板在拓印后一定數量的紙張后就不能使用,所以早期木板作品成本較高,且印數較少,2000年后的收藏價值也被炒得很高。后期的木刻連環畫,多采用木刻的形式來表現內容,而不再真正以木刻的方式制版印刷。漫畫連環畫:漫畫的形式在西方國家十分流行,1930年代傳入中國,對人物形象表現夸張,比較著名的作品有《王先生》和《三毛流浪記》。“彩色連環畫制作的工續更為復雜,一幀圖畫要經過七版上色,才能達到繽紛多彩的效果。在連環畫繁榮的歷史時期,人們的娛樂生活相對簡單,連環畫寓教于樂成了許多青少年乃至成年人重要的讀物。由于連環畫的藝術表現形式多樣,題材具有中國傳統文化和一定的歷史時期特色,使其與其他國家的漫畫作品有著很大的區別,具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表現力。”
小人書展示了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蘊
開封是一座古城,歷史悠長文化底蘊深厚,與開封有關聯的小人書所講述的內容也是包羅萬千精彩紛呈。以開封模范人物為藍本編繪的連環畫《立新戰歌》,以解放開封為素材繪制的《戰龍亭》,以北宋歷史為主要創作素材的《楊業歸宋》,《陳橋兵變》等等,將厚重的歷史用連環畫的形式表現出來,通俗宜懂寓教于樂。
“這本《立新戰歌》是以開封勞模楊新英的故事為藍本創作的,開封人的故事開封的景,你看封面上這座四面鐘,原來就立在開封市四面中,現在在汴京公園,旁邊這座樓就是開封市清華浴池。”許老師走過來介紹說。
“《立新戰歌》從藝術門類上分就屬于國畫線描,再看看這套《戰龍亭》,一共有兩個版本,這套《岳飛傳》一共有15本,還有這套《楊業歸宋》,講的都是跟開封有關的故事。而《楊業歸宋》跟前一段熱播劇《燕云臺》所反映的故事是同一個時代,燕云臺中大遼蕭太后蕭燕燕的主要對手就是楊業楊家將。”侯老師介紹說,這些小人書不僅有一定的歷史價值還一定的經濟價值,比如這一套《岳飛傳》一共15本,品相好的現在一套大概要賣到5000元,而在當時他買的每本5毛。“在收藏市場,一套60本成書于20世紀60年代初的《三國演義》曾經拍賣了一百多萬元。這次展覽,前來參觀的民眾也有想買的,但是我們不買,這次展出的只是我們倆收藏中的一小部分,以后有機會了,會將一些珍藏本拿出來,讓大家欣賞。”
隨著時代的變遷,印刷技術的提高,現在的連環畫印刷效果更精美,更利于收藏,侯老師告訴大家,雖然現在的娛樂形式多了,有了網絡,資訊也發達了,但小人書仍然有其獨特的收藏價值。“連環畫畢竟是印刷的東西,有一定的存世量,而任何一部連環畫原稿都是全世界惟一,其孤品的性質決定其價格將一漲再漲,有很強的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