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記者 劉一寧 通訊員 馮晨曦 郭君君
“俺家今年種的5畝山藥剛一上市就銷售一空。”12月11日,溫縣岳村街道韓郭作村村民韓占國笑著說,靠著在家門口賣山藥,他凈賺了1.5萬元。
韓郭作村是溫縣傳統的鐵棍山藥種植村。今年,韓郭作村黨支部以合作社股民籌集資金等方式,建設韓郭作鐵棍山藥市場,實行“兜底銷售”政策,確保貧困戶“收完賣盡”。
看著山藥市場日益繁榮,山藥種植戶陸續入駐,山藥采購商慕名而來,韓郭作村黨支部書記韓秋太說,市場和種植戶實現“雙贏”,源于“黨建+”催開了惠民花。
如今,村民們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依托山藥市場發展電商經濟,通過抖音、西瓜視頻等平臺開展網絡直播帶貨,讓山藥搭乘網絡快車走向全國各地。
不僅是在韓郭作村,岳村街道24個村(社區)都積極探索“黨建+”模式。距離韓郭作村不遠的呂村,也圍繞“黨建+集體經濟”做文章。
“去年,村里流轉711畝土地,成立呂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形成了以油料作物為主業、采摘瓜果為點綴、觀光旅游為依托的產業發展新模式。”呂村黨支部書記趙紅軍說。
在呂村,油料作物不僅被加工成健康油,帶來30多萬元的集體經濟收益,還讓小村莊成了“網紅打卡地”。
春天,呂村的村民用五色油菜扮靚村莊,打造多彩花海;秋天,他們用油葵、花生構建田園景觀,讓原本寧靜的小村莊一下子熱鬧起來。
依托“黨建+”,岳村街道的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闊。“除了建幸福院、村史館,我們還建設了學思書屋,開設有四點半課堂等。”岳村街道工作人員王秋霞說,如今,黨員群眾的歸屬感、幸福感明顯提高,大家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激活了鄉村振興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