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頁 > 中原 > 正文

河南省農科院大咖“把脈”延津“中國第一麥”

來源:河南手機報編輯:李茗茜發布時間:2020-12-14 12:08:42

  近日,由河南省農業科學院主辦、延津縣農業農村局組織的延津縣“院縣共建現代農業科技綜合示范縣優質小麥、優質花生生產及栽培技術培訓會”在延津縣召開。省農科院項目組集合了栽培、植保、土肥三類專家,根據多年研究結果和工作經驗,從栽培、病蟲防治、肥水調控等多方面制定綠色高效栽培技術,為延津小麥生產提供技術支撐和為小麥經濟發展提供建議。

        會議圍繞優質小麥、優質花生產業化開發以及綠色高效栽培技術問題展開討論,來自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經濟作物研究所、植物保護研究所的5位專家對來自延津全縣120多位種植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以及種糧大戶代表進行了培訓和交流。會后,專家組一行來到延津縣優質小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基地,針對小麥冬前管理關鍵技術對合作社負責人和當地農技人員進行了現場指導。延津縣現代農業科技綜合示范縣項目首席專家、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小麥所吳政卿研究員、經濟作物研究所臧秀旺研究員參加會議,延津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左仲德主持會議。

  

  “把脈”小麥經濟 新學問真不少

  延津縣作為"中國第一麥"的故鄉,從氣候條件、土壤優勢到交通區位,從種植再到深加工,延津小麥產業的發展可謂天時、地利、人和,具有獨特的品質和優勢,曾一舉創下六個“全國第一”:全國第一家注冊原糧商標、第一船出口食用小麥、第一家創立小麥中介服務組織、第一家制定地方生產標準、第一家實現大宗農作物產業化經營、第一家實現小麥期貨經營。但是,隨著延津縣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深入推進,延津小麥、花生產業發展出現了如企業認可的優質品種缺乏、種植方式與綠色高效農業發展不匹配、產業鏈發展不均衡等新的問題,亟需解決。

  根據延津縣產業化發展中存在的技術瓶頸和產業需求,河南省農科院利用品種優勢、技術優勢、人才優勢,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建設延津優質小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為契機,堅持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四化”方向,加強栽培、植保、土肥、加工等多學科團隊的協作和聯動,以優質小麥訂單化生產和單一品種規模化繁育為核心,以產前產中產后技術服務為重點,以三產融合發展為目標,深入推進延津小麥實現“三鏈同構”,打造“延津麥·強筋面”中國第一麥品牌,做大做強延津小麥產業。

  計劃到2022年,通過做優一產、做強二產和做好三產,實現小麥三產融合發展,使延津小麥品牌價值顯著提升,帶動全省優質小麥產業發展,成為河南省農業高質量發展典型和樣板。

  小麥要做大 遍地要開花

  延津縣全縣優質小麥種植面積105萬畝,其中優質強筋小麥50萬畝,被原國家質檢總局確定為“全國優質強筋小麥品牌創建示范區”,河南省農科院項目組通過與當地糧油加工龍頭企業合作,開展相關技術研發,解決企業遇到的問題,為增加產品類型,提升產品質量提供技術支撐。在保證小麥優質高產的前提下,通過提高產品加工種類、規模和加工效益,延伸出更多的產業鏈,努力提升第二產業附加值。

  圍繞延津小麥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利用河南省農科院小麥所小麥品種和種質資源優勢,在延津優質小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打造小麥創意觀光展示區,為延津當地的旅游業助力。把優質小麥與延津火燒等當地特色美食更緊密的結合,讓更多人了解延津麥,愛上延津麥。與此同時,通過河南省農科院和延津縣的合作,借助農科院和電商、微信、抖音等網絡信息發布平臺,實現糧油加工企業與種子企業、合作社、種糧大戶之間的信息渠道暢通。各方面提升第三產業經濟效益,從而實現延津優質小麥三產融合發展。

  河南省農科院攜手延津縣,圍繞“延津麥·強筋面”做大做強“中國第一麥”品牌。依托中國小麥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和河南省小麥產業技術體系,通過召開現場觀摩會、媒體宣傳等多途徑促進小麥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提高科技對延津小麥產業的貢獻率,增進優質小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建設內涵。協助延津縣將小麥產業園打造成為行業內領先的現代農業產業園,進一步提升“延津麥·強筋面”品牌知名度。讓每一個延津人都為延津麥自豪!

  (河南手機報 李俊坡 )

?2018中原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国精产品二区 | 午夜热门精品一区二区 | 在线视频第一亚洲 | 日韩国产精品区一99 | 午夜福利精品自拍视频在线看 | 我要看亚洲中字幕毛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