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擘畫了我國未來5年以及15年的發展新藍圖,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南和戰略指引。我們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深入學習領會,抓好貫徹落實,在把握新發展階段中找準定位,在貫徹新發展理念中明晰路徑,在融入新發展格局中展現作為,緊扣“山東走在前列,濱州擔當什么;富強濱州建設,百姓得到什么”,以更大信心勇氣投身到富強濱州建設中去,為山東“走在前列、全面開創”貢獻濱州力量。
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堅定乘勢而上的信心和決心
新發展階段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階段。向著現代化進軍的道路是艱辛的、挑戰是巨大的、信心是堅定的。對濱州來說,必須積極融入國家戰略、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把握市場機遇,在“走在前列、全面開創”中加快建設富強濱州。
在融入國家戰略中找準定位。地方發展只有積極融入重大戰略、服務重大戰略、落實重大戰略,才能與重大國家戰略契合相適、同頻共振,有力牽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我們將立足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環渤海經濟圈等國家戰略交匯機遇,加快構建“六高七鐵九高速”縱橫暢通、機場港口立體聯通格局,打通融入國家重大布局的戰略通道、戰略支點。同時,統籌經略海洋、動能轉換、對外開放等,做足“向海向洋向未來”開放發展文章,高水平策劃實施一批重點項目、重大工程、重要事項,加快形成陸海統籌開放、沿海內陸優勢互補、各縣市區協作聯動的區域發展新格局。
在發揮比較優勢中明晰路徑。規劃《建議》提出,要把實體經濟作為發展經濟的著力點。近年來,我們堅持實業強市、產業興市,形成了國際上有影響力、全國有標志性的萬億級“十強”產業,實業“智城”新格局加速顯現。我們將進一步集聚放大比較優勢,在突出比較優勢中定目標、找路徑、求突破,加快建設產教融合型、實業創新型“雙型”城市,加速形成“五院十校N基地”全域創新格局,聚焦高端鋁、化工新材料、智能制造、“四新”經濟等領域,布局建設一批新項目,推動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打造優良產業生態,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
在把握市場機遇中變中尋機。規劃《建議》提出,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于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今年以來,濱州經受住了疫情與各種風險疊加帶來的多重考驗,在全球產業布局再調整、產業鏈供應鏈再重構中,強鏈、延鏈、補鏈、造鏈,推動全產業鏈優化升級。特別是,眾多企業搶抓機遇、化危為機,通過加快技改轉產、提前復工復產,實現發展壯大。面對后疫情時代帶來的新挑戰、新機遇,我們將在產業布局中更加注重產業生態、經濟效益和就業民生的統籌兼顧,鼓勵引導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戰略轉型,在新的領域創造市場機會、搶占市場份額。
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改革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聚焦五中全會提出的“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這一重大部署,全面貫徹省委九大改革攻堅行動,充分發揮改革創新的關鍵變量和支撐引領作用,是我們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的方向。
堅持改革賦能。用好改革“關鍵一招”,集聚資源要素,釋放創造活力,是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我們以“六問八策”謀篇布局,“七富七強”深化路徑,實施“7+3”重點改革攻堅任務,構建“1+10+N”改革協同推進體系,連續兩年召開企業家大會、設立企業旗幟廣場、舉辦“濱州企業日”活動,“尊重企業家、厚待投資者、服務納稅人”已在濱州蔚然成風,各類市場主體的發展信心和活力持續增強。截至10月底,全市實有市場主體39.14萬戶,其中,各類企業12.06萬戶,同比增長22.26%。我們將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謀劃實施好《改革創新三年行動計劃》,持續以改革應對變局、破解困局、開拓新局,助推濱州高質量發展。
堅持科創賦能。規劃《建議》提出,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深入推進科技體制改革。我們順應企業變革、教育改革、金融創新的發展趨勢,推動科學家、實業家、金融家“握指成拳”,開啟產教融合型、實業創新型“雙型”城市建設,建成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為中小及初創企業提供技術交易、檢驗檢測、大數據咨詢、設備共享、創意設計等公共服務,目前已入駐企業和服務機構116家。魏橋國科研究院主體結構封頂,極紫外光刻膠、遠距離激光選通成像、鋁基復材等產業轉化項目陸續落地,5個研究中心、10個聯合實驗室和7家科技公司、17個科技項目全面啟動。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完善“五院十校N基地”全域創新格局,打造立足濱州、輻射全國、服務實業的區域科創高地。
堅持人才賦能。規劃《建議》提出,要激發人才創新活力,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我們聚焦人才“引育留用”,以發展眼光、改革思維破解難題,用人才觀念的創新推動創新型城市建設。打造最優人才政策體系,舉辦首屆“濱州人才節”,實施百名高端專家、千名碩博士、萬名大學生進濱州“三進”工程,兩年引進2.1萬余名本科以上大學生,其中碩博士2600余人,呈現人才“凈流入”態勢。我們將繼續傾盡一座城的“誠意”,與各類人才共創、共享、共成長,為富強濱州建設聚勢賦能、厚植根基。
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努力在服務發展大局中作出濱州貢獻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作出的戰略決策,是對經濟發展客觀規律的正確把握和實踐運用。融入新發展格局,濱州責無旁貸。
以規劃引領融入新發展格局。規劃《建議》強調,要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我們將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規劃科學是最大的效益,規劃失誤是最大的浪費”的重要指示,找準濱州的優勢和劣勢、基礎和差距、機遇和挑戰,謀深謀透“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濱州在新發展格局中的目標定位、具體路徑和重點舉措,使“十四五”規劃更加契合市情實際、彰顯濱州特色,更好凝聚全市共識、引領未來發展。
以品質提升保障新發展格局。面向現代化,我們有責任讓人民過得更加殷實、更加富足、更有安全感幸福感,享受到高品質生活。我們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民生工作“八個更”的要求,做好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領域補短板強弱項工作,力爭通過“十四五”期間的努力,逐步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現實。同時,加快推進全科大網格、e家大救助、全域醫共體、法治政府示范市、平安濱州等建設,不斷推進治理體系完善及治理能力提高。
以三專建設服務新發展格局。規劃《建議》指出,“提高各級領導班子和干部適應新時代新要求抓改革、促發展、保穩定水平和專業化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進一步在“學懂弄通”“用好做實”上下功夫、見實效,善于從黨的創新理論中找出路、找方法,夯實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必須“腦更清、耳更聰、目更明”,在實踐歷練中,增強專業知識、專業思維、專業能力,以專業化適應發展新要求。必須涵養“絕知此事要躬行”的實干作風,重實際、說實話、務實事、求實效,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