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反復告訴我們,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在齊魯大地,有這樣一群科技工作者,他們堅持自主創新,不畏重重困難,敢于走前人沒走過的路,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勇攀高峰,勇奪桂冠,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本報今起將陸續推出10位“齊魯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跡,敬請期待。譚旭光: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
2005年,他牽頭研發的“藍擎”高速大功率發動機,打破國外技術壟斷;2018年,他作為第一完成人的“重型商用車動力總成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今年9月,他帶領團隊自主研發全球首款熱效率突破50%的商業化商用車柴油機,被業內稱為“全球柴油發動機效率的新標桿”……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在科技創新這條路上,譚旭光永遠不知疲倦,矢志不移地挑戰世界一流。
“不爭第一就是在混!”譚旭光說,自己最大的特點就是只要定下的目標,就會用生命去實現這個目標。從1977年進入濰坊柴油機廠擔任產品試驗員起,他就開始了這一生對發動機的執著追求。掌舵濰柴后,他從發動機做到動力總成,又從動力總成做到整車,從中國做到世界,帶領濰柴成為國內裝備制造業“排頭兵”。
楊美紅:讓超算“飆”出更快速度
隨著智能化的加速,算力成為競爭的關鍵。為山東發展籌謀算力,就是山東省計算中心(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主任楊美紅心中最重要的事。
2011年,國家超算濟南中心獲批,建成第一臺國產超級計算機——神威藍光,其投入使用,標志著我國成為第三個能夠采用自主CPU構建千萬億次計算機的國家。楊美紅帶領團隊持續努力,基于神威藍光計算機應用軟件的移植、優化、大規模計算等難題被一一攻破。在神威藍光“加持”下,高端裝備研發效率提高25%以上,藥物研發周期從10年以上縮短到2年以內。
2018年,E級超級計算原型機在國家超算濟南中心成功落地,標志著我國攻克百億億次超級計算機的關鍵核心技術。“之前在神威藍光上‘跑’一個作業可能要8個月,現在只要1個月左右就能完成。”楊美紅說。2019年,她又籌劃打造了國際上首個以超算為主題的國家超算濟南中心科技園。
“依托算力超前的下一代超級計算機,把超算和產業全面綁定,真正讓大科學裝置深度服務社會、服務人民。”楊美紅相信,不久的將來,超算一定會成為深度賦能產業、助力新舊動能轉換的山東引擎。
張連鋼:打造世界上最“聰明”的碼頭
作業效率比傳統人工碼頭提升30%,減少作業人員80%,實現當年投產、當年盈利——作為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全流程無人化全自動集裝箱碼頭,如今,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是世界港航界的標桿。可在2013年開始籌建時,因在國內完全沒有參照,被任命為項目組組長的張連鋼到國外“取經”,但“只是帶著車上走一圈,不允許下車看,更不允許拍照”。
“那會兒就有個想法,主導這個碼頭建設,要靠我們自己。”張連鋼說。頂著重重壓力,張連鋼不顧病痛,身體力行,帶領團隊拿出螞蟻啃骨頭的勁頭,僅用3年時間就完成了國外8至10年的研發建設任務,自主創新建成了亞洲首個真正意義上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和全球首個“5G智慧碼頭”,接續實現了“全球十大創新”。
“時不我待,要保持全球自動化碼頭的領先地位,必須爭分奪秒,努力打造世界上最‘聰明’的碼頭。”站在世界港口自動化領域的前沿,已經是青島港首席高級工程師的張連鋼仍在帶領團隊為夢想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