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生態保護,一邊是經濟效益,如何抉擇?答案不難猜出,但真正選擇時,需要勇氣和魄力。
地處黃河入海口的東營,就做了這么一道選擇題:黃河口億噸級油田不采了。
(點擊查看詳細報道《黃河口億噸級油田不采了》)
位于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300口油水井生產設施于今年11月完成退出。僅此一項,勝利油田每年將減產原油近30萬噸,按照油價40美元/桶折算,合年產值5億元。
“這么好的效益和產量,說退出就退出。說實在的,真有點舍不得。” 46歲的石油工人方海軍沒想到,勘探開發了半個多世紀的勝利油田,這次如此果斷地為生態環境“讓路”。
2017年8月,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山東,依據國家最新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勝利油田退出位于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和緩沖區內300口油水井生產設施。據了解,在這300口油水井的地下,還深藏著13個油田,已探明地質儲量達2.38億噸。這對勝利油田來說,無疑是一塊大“蛋糕”。
其實從2016年起,勝利油田就按照國家相關部門要求著手編制退出方案,明確到2020年年底退出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和緩沖區,拆除封停生產設備設施,恢復周邊生態環境。
極目遠眺,蔚藍海天,遼闊無邊,昔日忙碌生產場景蕩然無存。不過,方海軍和同事們堅信:為子孫后代著想,現在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因為那里將會有更多的鳥飛魚躍,會有更多的生機盎然。就像眼前這片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鳥兒種類已由建區時的187中增加到現在的368種,這里已經是東方白鸛全球最大繁殖地和黑嘴鷗全球第二大繁殖地。這一切,值得所有人用心呵護,再多的油藏也應為之“讓路”。
黃河三角洲面積5450平方公里,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1530平方公里,這是我國暖溫帶最完整、最廣闊、最年輕的濕地生態系統。面對大自然的慷慨饋贈,山東正用心用情用力呵護這份獨一無二的寶貴自然財富。
生態保護,須有全局思維。《中共山東省委關于制定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深入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統籌黃河河道、岸線和灘區生態建設,加強沿黃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系統保護,建設黃河下游綠色生態走廊。加強黃河三角洲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建設黃河口國家公園。
今年6月印發的《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為強化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建設黃河下游生態修復綜合治理示范區,支持東營市打造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態保護治理重要標桿、申報黃(渤)海候鳥棲息地世界自然遺產。
一直以來,山東自覺把黃三角放在全流域來審視,提出打造黃河流域生態建設先行區,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和環境保護制度,編制實施黃河三角洲大保護專項規劃;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實施水環境聯防聯控聯治;以河長制、湖長制為重要支撐,建立健全運作規范、協調統一的管理體制。2019年10月,東營成立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專班,市委半年9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與國家、省同步啟動編制規劃,站在全流域謀劃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在服從服務全國全省大局中展現東營作為,努力打造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態保護示范區。
如今,300口油水井生產設施全部退出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又是山東用實際行動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一次生動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