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下午,山東省海洋局發布《關于2020年度山東省海洋科技創新獎獲獎成果的公告》。經審核,全省共有30項海洋科技創新成果獲獎,其中,青島涉海單位、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牽頭、參與的有16項,占總獲獎成果的一半以上。山東省海洋科技創新獎主要授予在海洋產業發展、海洋保護與開發、海洋科普、海洋公共服務、海洋管理等領域取得的科技創新成果,分為基礎研究類、技術開發類、管理與公共服務類和產業創新發展類共四類獎項。
作為海洋強市,青島在本次評選中成績較好,共獲得一等獎4項,二等獎12項。具體來看,青島獲獎項目主要涉及海洋基礎調查研究、海洋腐蝕與防護、海洋生物醫藥和海洋裝備等領域。這既展示了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等知名涉海高校、科研院所的學科積累和科研優勢,也離不開青島明月海藻集團有限公司、青島海研電子有限公司等涉海企業的創新突破。
例如,由青島明月海藻集團有限公司等聯合完成的“海藻全質高值化酶酵產品關鍵技術創新與產業化應用”項目,攻克海藻源醫藥級材料制備和產業化等關鍵技術,以海藻為源,制備出高純度(醫用、化妝品)材料、多樣性活性片段(PM、PG)和海藻的全質產品加工,項目關鍵技術已實現產業化應用,實現直接經濟效益1.3億元。
青島海研電子有限公司完成的“深海復雜海底多要素原位觀測關鍵技術”項目,開發出一套多要素原位觀測系統,有效實現了海底多要素原位觀測平臺的可靠投放和回收,同時研制了一種高分辨率多光譜成像裝置,實現近海底精細光學探測,并將儀器設備成功應用于國內多個海洋地質調查和研究單位,經濟效益顯著。
值得一提的還有青島在“智慧海洋”領域中的科創成果。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的“志愿船預警預報觀測系統”項目,通過數據編碼技術突破北斗大數據量傳輸的限制,在船舶測報領域首次實現了雙向通訊,為船舶提供預報及災害預警服務;通過開發的數據管理系統實現了船用海上氣象導航和中遠海的船舶定位,為海事、漁政等部門的船舶管理提供重要支持。該項目在船舶測報系統領域實現重大創新、填補了國內空白,并在自然資源部北海預報中心、南海預報中心等部門實現推廣應用。
青島杰瑞自動化有限公司的“海洋北斗高精度定位增強系統”項目,在海洋浮動平臺高精度動態相對定位技術、水下高精度定位導航技術等方面取得突破,實現北斗定位向水下的延伸,填補了水下、遠海目標北斗高精度定位的空白。項目先后在浙江舟山海島岸堤形變監測、連云港海域航道疏浚、青島沿海海洋牧場建設及海上應急救援系統建設等領域取得應用,簽訂合同額1億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