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芳
河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
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鄭州)
2020年最火的東西當屬面粉,無論是中式面食,還是西式烘焙,從全民做油條到萬人做涼皮,眾多“中華小當家”用面粉自制了各種美味主食。市場上面粉產品種類繁多,一旦買錯原料最后DIY的食物完全與想象不符,不僅浪費食材還耗費精力。對于新手,無論做什么面食或糕點,選對面粉是成功的第一步。
小麥如何變身為面粉?
我們常說的“面粉”是指小麥脫皮、研磨后的粉狀物。小麥籽粒由胚、胚乳和麥皮組成,各部分的比例隨品種、生長條件等不同有較大的差異,大體為:麥胚3%,胚乳82%、麥皮15%。清理干凈的小麥籽粒經過多次研磨、篩選等分級加工,逐步將小麥胚乳(面粉)與表皮(麩皮)、麥胚等分離,按照不同面制食品對面粉的不同要求,生產出衛生、營養、色澤均佳的面粉。小麥面粉產品豐富多樣,包括各種等級的通用小麥粉、專用小麥粉、高筋粉、低筋粉等。
小麥面粉的蛋白質
小麥面粉主要含有75%的淀粉,6-15%的蛋白質(根據小麥品種不同有所區別),以及少量的礦物質、維生素、脂類化合物等。小麥中的蛋白質包含麥谷蛋白、醇溶蛋白(麥膠蛋白)、清蛋白、球蛋白等。其中,能生成面筋(又叫麩質)的蛋白質是麥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兩者的總和占全部小麥蛋白質的80%以上,比例大約為1:1。麥谷蛋白的彈性很強,而醇溶蛋白有良好延展性,它們跟水混合后能夠形成具有彈性和延展性的網狀結構(面筋)。小麥面粉中蛋白質的含量與質量決定了面食制品的加工品質。
小麥面粉的常見分類
一、按照蛋白質含量分類
依據蛋白質或面筋質含量和質量不同分為:高筋粉、中筋粉和低筋粉。
高筋粉:國家標準(GB/T 8607-1988 高筋小麥粉)規定其蛋白質含量要求≥12.2%(以干基計),面筋質含量要求≥30%(以濕基計)。適合制作面包、拉面、披薩等有彈性、有嚼勁的食品。
低筋粉:國家標準(GB/T 8608-1988 低筋小麥粉)規定其蛋白質含量要求≤10%(以干基計),濕面筋含量要求≤24%(以濕基計)。適用于蛋糕、餅干等組織疏松、口感柔軟或者酥脆的食品。
中筋粉:蛋白質含量介于高筋粉與低筋粉之間,市面上的面粉如無特別說明就是中筋粉。通常用來做包子、饅頭、餃子等中式面點。
二、按照用途分類
專用小麥粉是相對于通用面粉而言,根據不同面制食品的加工特性和品質要求生產,具有用途明確、使用便捷的特點。常見種類有:面包類小麥粉、面條類小麥粉、饅頭類小麥粉、餃子類小麥粉、餅干類小麥粉、糕點類小麥粉、煎炸類食品小麥粉、自發小麥粉、營養保健類小麥粉、冷凍食品用小麥粉、預混合小麥粉、顆粒粉等。
三、按照加工精度分類
我國現行國家標準GB 1355-1986《小麥粉》中,按照加工精度將小麥面粉分為:特制一等粉、特制二等粉、標準粉和普通粉。加工精度通常以粉色(面粉顏色)和所含麩星(即麩皮)的大小和多少衡量。加工精度越高,粉色越白、所含麩星越少,相應的維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含量越低。
四、其他面粉種類
隨著人們對營養健康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無筋面粉、全麥粉也越來越多地為消費者所青睞。
無筋面粉,又稱無麩質(gluten free)面粉,是一種從小麥淀粉中提取的面粉,不含有面筋蛋白,其黏度和透明度均較高,可用于制作蝦餃、蒸餃等中式點心。適合對麩質過敏的人群食用。
全麥粉是以整粒小麥為原料,經制粉工藝制成,且小麥胚乳、皮層(麩皮)和胚芽的相對比例與天然完整穎果基本一致的小麥全粉。按加工工藝,可分為全谷物籽粒粉碎制粉和按照小麥籽粒麩皮、胚芽及胚乳占比進行復配制粉。由于保留了麩皮中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氨基酸等營養成分,全麥粉比普通面粉營養營養價值更高。同時GI(血糖生成指數)低,更易產生飽腹感,適合糖尿病患者及健康減脂人士食用。
小麥面粉的選購
一看顏色,小麥面粉的自然色澤為乳白色或略帶微黃色。由于小麥胚乳中含有胡蘿卜素和類胡蘿卜素,剛磨出的面粉呈現淡黃色,儲藏一段時間的面粉經自然氧化淡黃色逐漸消失趨于乳白色。
二聞氣味,正常的小麥面粉具有輕微的麥香味,若有異味或者霉味,則說明已變質。
三選用途,根據不同用途選擇相應品種的小麥面粉。制作面包類應選擇高筋粉或者面包專用粉,制作饅頭、面條、餃子等要選擇中筋粉,制作糕點、餅干則選用低筋粉。
家用面粉的保存
家用面粉可采用多次少量購買的方式,不宜保存太久。夏季潮濕悶熱,面粉保存不當容易出現結塊、生蟲等現象。建議將面粉儲存在輕質密閉的容器中,置于避光通風、陰涼干燥處。將花椒粒用透氣性好的紗布包好,放入容器中可起到一定驅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