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咱對醫保政策不是很了解,經常因為一件小事跑到區里市里咨詢,歲數大了,腿腳也不方便,一來一回至少要半天,很不方便。”12月23日,在菏澤市牡丹區南城街道雙井社區便民服務中心的醫保服務站,65歲的社區居民祁興芳正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通過手機繳納醫療保險,柜臺下方擺放著剛從超市買來的蔬菜,“自從社區有了醫保服務站,我們出門買個菜的空就能將想了解的政策問個清楚,不僅便捷,還省心。”高效推進醫保服務職能下沉,推進服務向一線延伸,讓醫保服務更加深入基層、深入民心,真正做到把醫保服務“搬到”群眾家門口。祁興芳口中的醫保服務站,正是牡丹區醫療保障局充分利用鄉鎮(街道)網絡、村(社區)便民服務站點和醫療機構服務優勢,大力推進醫保經辦服務網絡向基層延伸而建立的醫療保障服務機構。
“參保居民‘兩病’患者門診發生的降血壓、降血糖藥品費用,政策范圍內的報銷比例為50%。”今年58歲的馮保榮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需要常年吃藥,每年的醫藥費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在得知能報銷后便來到醫保服務站咨詢,工作人員劉洪霞的一番講解,讓他吃下了“定心丸”。
“像馮保榮等老人出行不方便的,我們還提供幫辦代辦服務,他們只需要提供個人身份信息和病歷即可。”劉洪霞說,以辦理慢病手續為例,醫保服務事項下沉后,參保患者特慢病申請審批,在一級及以上醫院住院出院時即可結合自身病情,及時向醫保服務站提出申請,交由主治醫生同意后即可辦理慢性病審批,及時享受醫保待遇政策。通過醫保服務站點,簡化了辦事程序,減少了群眾來回跑的時間、精力和費用,切實方便了群眾。
據劉洪霞介紹,目前,醫保服務站可辦理轄區內居民門診慢性病和門診“兩病”申請材料的受理,轄區內居民在非聯網結算醫療機構報銷材料的受理等事項。
醫保經辦無小事,服務群眾是根本。“我們以打造醫保便民服務站提升經辦服務為契機,充分利用鎮(街道)經辦機構、村(社區)和醫療機構的區位網絡優勢,將能夠在鎮(街道)、村(社區)和醫療機構受理、辦理的服務事項全部下沉到便民服務站點辦理,做到了‘能放必放、應放盡放’。”牡丹區醫療保障局局長劉海濤說,2020年,全區18個鎮(街道)全部建成醫保服務站,實現鄉鎮醫保服務全覆蓋。同時積極協調相關鎮(街道)配備專職人員、配齊設備,基本做到了醫保業務經辦“大事不出鎮街”,實現群眾就近即可及時辦理醫保相關業務。
“截至目前,我們共打造了醫保服務站點30個。其中,依托鎮(街道)建立了18個,依托村、社區建立了5個醫保便民服務站,依托定點醫院或衛生院等醫療機構建立了7個,共配備工作人員62名,組織醫保服務站工作人員集中培訓12次。”劉海濤說,推進醫保經辦服務向基層延伸,把業務窗口搬到服務群眾最前沿,把貼心服務送到群眾心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