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的一場雪后,位于懷來縣的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靜了下來。波光粼粼的湖面與白雪覆蓋著的樹林、草地、小徑相互映襯,一群群天鵝、灰鶴、麻鴨不時翩翩起舞。一大早,58歲的濕地公園保安隊隊長侯建軍,就帶著幾名隊員在公園里開始了例行巡邏。在公園西大門處,他指著大片景觀林說:“你別看這里現在這么美,以前這都是河灘地,夏天種玉米,冬天放牛羊。”侯建軍是附近西辛堡村村民,打小在官廳水庫邊長大。
“治理前,官廳水庫的面源污染主要來自農業。”濕地公園管理處主任陳濤介紹,因各種歷史原因,水庫沿岸10萬畝的庫灘地、河灘地被農業開墾,每年約施用超萬噸的化肥、超百噸的農藥,這些化肥農藥隨著降雨后形成的地表徑流直接流入官廳水庫,對水庫水質構成威脅。
官廳水庫的點源污染則主要是來自周圍村莊的生活污水、垃圾,以及養殖業造成的污染。再有,大量無序旅游對官廳水庫也造成了危害。陳濤介紹,在2016年官廳水庫生態環境整治之前,水庫水源涵養區內違建餐飲旅游設施等建筑達到450余處、20多萬平方米,垃圾亂堆,污水亂排,使水庫區域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濕地生態系統持續遭到破壞。
為科學系統解決官廳水庫面臨的環境問題,懷來縣2014年向國家有關部門申請建設“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獲得批準。2017年3月,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建設正式啟動。
“這是官廳水庫上游永定河濕地凈化的一、二、三期工程,這是官廳水庫水源涵養的一期工程。”陳濤指著一張官廳水庫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示意圖介紹,目前官廳水庫水源涵養一期工程,以及各類配套基礎設施工程基本完工,濕地綜合治理完成35.4平方公里,累計完成投資21.74億元。
按照總體規劃,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規劃總面積為135.4平方公里,劃分為濕地保育區、恢復重建區、科普宣教區、管理服務區和合理利用區5個功能分區,總投資50億元。一期工程共建設道路、步行道等128.5公里,水、電市政管網2.1萬延米,沿途精品景點8處,栽植各類喬灌木960多萬株。
與水庫水源涵養工程同時推進的,還有規劃制定、制度建設等,全方位、系統性治理官廳水庫生態環境。
對此,懷來縣確定了“一湖三圈”的縣域空間布局。第一圈層是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第二圈層是葡萄和溫泉文旅產業帶,第三圈層是工業、商業及城市居住功能區。“一湖三圈”是發展藍圖,也是生態紅線。
同時,懷來縣還出臺了《環官廳湖周邊規劃建設控制暫行辦法》《生態文明示范縣建設規劃》,明確官廳水庫生態保護和水源保護區紅線,將建設紅線由水庫482米高程再向外后退30米至100米,設立生態緩沖區,遠遠高于省政府出臺的官廳水庫建設邊界479米的高程要求。
“你能直觀看見水是越來越清了。”在一處濕地前,陳濤說,“現在入庫水質已經由原來的地表水四類提升至三類,出庫水質已達到二類,水質各項指標都已達標。”
與水質一同改善的還有生物的多樣性。根據監測,目前,公園內的野生植物由原來的106種增加至318種,野生鳥類種類也由169種增加到191種。天鵝、灰鶴、赤麻鴨等野生鳥類的種群數量都在不斷增加。
“以前,種地養牛沒讓農民富起來,也把水庫污染了。現在水庫治理得這么好,守著這么大一個國家濕地公園還愁富不起來?”侯建軍說,現在有不少村民到公園來務工,而且看到來公園旅游的人越來越多,大家都在盤算著將來要依靠旅游發家致富。
水清了,景美了,官廳水庫的變化帶來的影響是巨大和深遠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現在懷來的‘身價’也在噌噌地漲。”懷來縣招商項目辦主任任葆感觸很深,“這兩年到懷來談項目的投資商太多了,我們是‘選商選資’,只要綠色發展的產業。”
“過去,我們沒有保護好官廳水庫,更沒有利用好這一難得的自然資源。現在通過整治,不僅守護好了首都的‘一盆水’,也為自身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張家口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懷來縣委書記孫曉函說,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今后,懷來縣仍將一如既往地推進官廳水庫生態綜合治理工程,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努力追求生態和發展的“最大公約數”,不僅為首都打造更好的生態屏障,也為懷來老百姓創造更美好的未來!(河北日報記者 李艷紅 通訊員 高成 段亞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