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河南日報記者趙力文)12月22日,“引熱入鄭”長輸供熱管網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通過專家組評審,鄭州城區將開辟60公里外的熱源,解決200萬居民冬季取暖問題。
鄭州是第一批中央財政支持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之一,該工程是鄭州市委市政府推進全市能源結構調整和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舉措。當天參與評審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江億等專家認為,該工程符合國家能源發展方針和能源安全戰略,可有效改善鄭州市大氣環境。
該工程可研報告推薦“登封至侯寨”方向,采用清華大學“大溫差技術”,主管網采用2根直徑1.6米鋼管,長度60公里,項目總投資估算33.7億元。工程建成后,可向鄭州供熱2100兆瓦,供熱量2000萬吉焦,增加鄭州市集中采暖面積6000萬平方米,解決200萬人口冬季取暖問題,每年節省標煤51萬噸,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36萬噸、氮氧化物198.3噸、二氧化硫142噸、煙塵12.73噸,相比天然氣采暖每年節省數十億元,具有顯著的環保和經濟優勢。
該項目熱源華潤電力登封有限公司,位于鄭州市西南60公里處,總裝機容量為1920兆瓦,是鄭州市重要電源支撐點,采用火車、LNG汽車綠色運輸。
“該熱源是目前‘引熱入鄭’最遠的熱源,為改善大氣質量提供了條件。”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付林表示,該供熱工程將充分采用“大溫差傳輸”“低壓零出缸”“串聯梯級加熱”“高低溫蓄熱罐”和“煙氣余熱回收”等新技術,完全充分回收電廠散熱塔和煙囪熱量,大幅度實現節能減排,具有良好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近年來,鄭州市為打好藍天保衛戰,開展了城區燃煤鍋爐“清零”工作。通過拆改燃燒鍋爐、關停燃煤電廠、推進民用煤“雙替代”以及實施“引熱入鄭”等舉措,煤炭消耗總量從2015年的3000萬噸左右,下降到2019年的2100萬噸;新增供熱面積2700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