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次早有預報的暴雨,但還是導致1000余人被困
文/ 凌馨 信娜 辛穎 向雪 實習生 趙蕓巧
鄭大二附院積水現場,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罕見暴雨致鄭州受內澇所困。
據鄭州市委宣傳部官方微博發布的信息:至2021年7月21日凌晨3時許,洪災已致鄭州市區12人死亡,轉移避險約10萬人。此前,截至20日16時,鄭州消防已接洪水警情359起,至少1231人被困。
7月20日,河南鄭州單日降雨量達457.5毫米,是當地設立監測站以來的歷史最高值。僅16時—17時,降雨量就達201.9毫米,相當于一小時下了2020年三分之一的雨;自17時起,鄭州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將防應急響應升至最高等級I級。
7月20日18時42分,鄭州地鐵發布消息,受持續暴雨影響,鄭州地鐵全線網車站已暫停運營服務。至7月21日凌晨1時,鄭州市委宣傳部官方微博“鄭州發布”公布的路面積水點已達101處,斷行路段16處。
自18日晚開始,鄭州出現多起人員因積水被困事件。其中,20日晚間出現的地鐵五號線和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下稱“鄭大一附院”)積水問題最受關注。
河南消防信息顯示,20日18時11分,一位鄭州市民通過社交平臺反映,地鐵五號線海灘寺至沙口路站運行的列車進水,臨時停車;19時46分,這名乘客再次求救,稱車內水位已經快淹到脖子了。至21時許,河南消防官方微博稱,該乘客一行已被救出。
截至發稿,鄭大一附院河醫院區積水未退,這是一個有5000張床位的大型院區。一位醫生曾告訴自己的朋友,院內大部分地方已經斷電,“沒東西吃,沒水喝”。發出這條信息后,這位醫生因手機沒電失去了聯系。
因儲備應急供電不足,醫生們需要手捏氣囊維持危重病人供氧,至21日凌晨3時仍未恢復。此外,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等,同樣遭遇積水問題。
鄭大一附院:不到兩小時,
水從沒過小腿到淹沒輪胎
王明家住鄭大一附院家屬院內,與鄭大一附院河醫院區只有一路之隔,她的對面是1號住院樓。
7月20日晚22時34分,和《財經·大健康》記者通電話時,王明所在小區的一樓,大部分都已經泡在水里。據她所知,被困在鄭大一附院的人,因為沒有電,大部分人都與外界失聯了。
以往燈火通明的住院樓一片漆黑,醫院周圍完全沒有光。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有河醫、鄭東和惠濟3個院區。其中,河醫院區有139個病區,編制床位5000張。
現在這個龐大的院區正完全處在黑暗中。王明在窗邊仔細尋找,才能勉強在黑暗中找到幾盞時明時暗的微弱光亮。“應該是醫院周圍,來救援的人”,她猜測。
和記者通話不到五分鐘,王明不得不掛斷電話。她的手機只有不到1%的電量,對她來說,這些電太寶貴了。因為停電,她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再與外界溝通,“希望你們能把信息傳遞出去”。
在王明的記憶里,水是一下子漲上來的。她在下午3時出門時,路上的水在小腿位置。不到兩個小時,水已經沒過路邊的汽車輪胎,到車門中間位置。
就在王明出門的兩三點,鄭大一附院開始出現積水。
國家一級建造師孫永宏介紹,在醫院的設計中,一般會選址于地勢較高地區。但據王明所知,鄭州整體地勢西高東低,鄭大一附院老院區所處的位置正好處于鄭州低洼處。
一位網友在微博上寫道,“從下午兩三點到現在,沒有電、沒有水、沒有吃、沒有地方坐 ,都是病人、老人、兒童。”
這位網友告訴《財經·大健康》,最后一次與被困家人通話是20日20時許,她也不太清楚救援是否已經到達醫院。但據她所知,當時積水已經淹到了門診樓一樓。另一位鄭大一附院醫生家屬則稱,至21日凌晨3時,一附院未能恢復供電。
面對這樣的現狀,前述網友十分焦慮:“醫院本身就有細菌易感染,現在每層樓都站滿了人,空氣流通感覺都有問題,還有那些需要呼吸機的病人……簡直太急了!”
王木的朋友是一名醫生,此刻被困在鄭大一附院河醫院區。“沒東西吃,沒水喝”。這是朋友向他發出的最后信息。整個醫院都沒電,他和朋友已經失聯了。
7月20日晚22點18分,王木在朋友圈發出消息,“嵩山南路汝河路附近,誰有物資,有車,一塊去趟鄭大一附院,我現在在附近超市買東西。”
大約半小時后,一位同伴愿意和他一同去。不過,到底怎么才能把物資送到醫院里,王木心里也沒有把握,他想賭一把。
王木所在的地方距離醫院有七八公里,水位不到30厘米,水挨著膝蓋,還能開車,鄭大一附院河西醫院是老院區,處在低地,“水位一定會越來越高,我想開車到離醫院最近的地方,然后再想其他辦法”。
斷電的醫院:用氣囊維持重癥病人供氧
王木的父親是一名需要的呼吸機維持生命的重癥病人。讓王木最為揪心的是他的父親此刻正在該醫院的一處監護病房內。
7月20日21時22分,王木在微博發出求助信息:“獲悉醫院全面停電,現在聽說每床分配一個醫護人員捏氣球來輔助病人維持呼吸。但是一直沒有供電,呼吸機無法正常運作的情況下,非常擔心像我爸爸這種呼吸重癥患者能堅持多久”。
一墻之隔的王明通過當醫生的家屬證實了王木的說法,“醫院沒有電,呼吸機也沒辦法正常運作,醫護人員暫時用比較傳統的方式來維持”。
醫院是一個不能停電的地方,尤其需要靠儀器維持生命的重癥病人,對緊急供電的要求是毫秒級的。
孫永宏向《財經·大健康》表示,醫院項目在設計時,按規定應安排兩路獨立電源,同時配備獨立的柴油發電機和UPS(不間斷電源)。如遇特殊情況,比如鄭州這樣整個城市出現內澇的,平時處于充電狀態的UPS則會迅速開始供電,保證手術室、制氧設備等維持生命系統的重要設施供電。
一位武漢某三甲醫院重癥監護病房(ICU)醫護人員也對《財經·大健康》提到,ICU內的儀器設備都有內置的電池,同時,它還有獨立的UPS。但在停電后,這些備用電源無法維持太久,“一般來講,半個小時是可以支撐的”。
但這是理想狀態,時間久了,充電和畜電能力是會下降的。
醫院配置的柴油發電機,在停電時可以向重要部門如手術室、ICU提供一段相對更長時間的供電。孫永宏分析,根據常見的醫院柴油儲備,這種供電模式,“一般可以堅持兩個小時”。
按照王明的描述,從20日入夜至22時許,鄭大一附院的停電時間早已超過兩個半小時,無論UPS還是柴油電機,都無法保障持續向呼吸機等重要儀器供電。人民日報公號21日零時25分引述鄭大一附院有關領導的話表示,該院河醫院區全部停電,備用電源無法使用,已安排醫護人員一對一使用氣囊人工供氧。
上述武漢醫護人員介紹,這些儀器也會設定突然斷電后的應急模式,比如通過手搖動,或者用手捏氣囊。
在這樣的緊急情況下,醫護人員所操作的氣囊類似于一個皮球,是一個簡易呼吸器,與呼吸機能達到的效果無法比較。它的設計初衷是,在儀器出現故障時,通過這種方式為更換或采取其他必要措施提供過渡。不過,用這種方式替代,“時間越長,生命受到的威脅越大”。
因為呼吸機是儀器控制的,頻率更精準一些,包括每次的送氣量、間隔時間內氣的速度等。如果人工操作,送氣的流量、氣量不恒定,送氣周期也無法精準控制,對危重病人的治療會有很大影響,甚至“危急生命”,上述武漢醫護人員告訴《財經·大健康》。
需要使用呼吸機的危重病人,在完全沒電的情況下,只得采用人工方式,通過捏氣囊輔助病人呼吸。一個醫護人員也只能負責一個病人。人民日報公號消息稱,鄭大一附院河醫院區有約600名重癥病人,正協調向外轉運。
鄭大二附院也在組織轉運病人。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溺水救援:普通人施救有誤區,
120“都在排隊”
比鄭大一附院積水更早刷暴社交平臺的,是“鄭州暴雨至多人被困地鐵”。
河南消防引述的當地媒體報道顯示,7月20日18時11分,一名乘客通過微信朋友圈“直播”了受困歷程:18時05分,地鐵5號線海灘寺至沙口路站運行的列車,車廂進水,列車臨時停車;19時32分,車廂內積水至胸部;19時46分,車廂積水快淹到脖子。
河南消防官方微博在當晚21時許,發布消息稱,這名乘客被救出。
截至7月21日4時許,已救出被困地鐵乘客500余人,其中12人經搶救無效死亡、5人受傷。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醫學副主任醫師王西富在看過社交平臺上傳的一些視頻后發現,鄭州地鐵個別溺水者被救后,周邊人不懂如何施救,而是亂掐人中。
“先評估狀態,再施救。”王西富表示,對清醒者,最重要的措施是保暖;失去反應但仍有呼吸者,應保持氣道通暢,側臥,保暖,持續觀察呼吸狀態;呼吸停止者應立刻進行心肺復蘇,先給予5次人工呼吸,再進行胸外按壓30次,后續胸外按壓與呼吸30:2的比例進行施救,直到患者恢復反應呼吸或急救人員到達。
王西富特別強調,“不要控水,以免耽擱黃金急救時間。不要掐人中,沒用且誤事。”他建議被曾被困積水者,被救出后就近待在安全的地方,“不要貿然移動,先自救再互救”,對有呼吸者,應當等待專業急救人員到來。
南京鼓樓醫院心外科主任王東進介紹,專業醫生到場救援時,如果缺氧可以開通氣道、人工呼吸,溺水如果心跳沒停,也可以人工呼吸,如果心跳停止了,就要做心肺復蘇了。醫生到現場最好帶著氣管插管設備。
王東進分析,通常出現這樣的大型災害情況,會由急救中心來協調資源,醫院調派人手前往現場,以急診科醫生為主,大部分情況不需要專科醫生。
據鄭州廣播電視臺會面客戶端21時34分消息,公安、消防、辦事處等救援單位已抵達現場救援。根據地鐵內被困市民發出的視頻顯示,目前該區間地鐵車廂和隧道內的水位已經下降。
據鄭州新聞廣播21時43分消息,被困的鄭州地鐵5號線列車車廂內的乘客已經從車廂內疏散出來,正在組織從隧道中撤離,目前隧道水位已經有所下降,乘客沒有生命危險。
一位鄭州120急救中心行政部門人員向《財經·大健康》介紹,早在半個月前,該中心已經做了洪澇災害的應急預案,但是這個雨一來,超出預期,現在也只能是繼續正常工作。
由于道路積水情況嚴重,急救車出車不是很方便,“能出的肯定會盡量出,現在120急救電話也非常緊張,都在排隊”。上述120行政人員說。
河南13日進入“主汛期戰時狀態”
這是一次早有預報的暴雨。
7月13日,河南召開全省防汛工作視頻會議,宣布全省防汛工作進入“主汛期戰時狀態”。16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防汛工作會議對即將到來的暴雨防汛進行分析,認為此次強降水,“易引發城市內澇。”
7月15日,中央氣象臺預報,經過連續的高溫天之后,鄭州所在的黃淮區域接下來可能連續有降雨。
7月18日,鄭州市委宣傳部微信公眾號“鄭州發布”提示:鄭州所在區域今明后三天將有大雨、暴雨或大暴雨。消防系統信息顯示,最早在18日晚間,鄭州滎陽已有人員因積水被困車內或家中。
7月19日,鞏義小關鎮發生道路坍塌,一人被困;至晚間,新密曲梁鎮一家醫療器械公司至少68人被困。當日,鄭州市防辦意識到雨情嚴重,通過短信發布了防汛警示:建議市民減少出行,避開積水區域等。
7月20日,鄭州遭遇了當地設立監測站以來的最大降雨,單日雨量達457.5毫米,高度相當于兩個姚明。當天凌晨,鄭州登封告成鎮首現內澇,主要道路被覆蓋,部分區域水深達成年人頸部。當日16時至17時一小時內,鄭州又現史上最大小時降雨,達201.9毫米。此前中國大陸國家級氣象站的小時降水量記錄,為168.3毫米。
截至7月20日16時,鄭州消防已接到因降雨造成的搶險救援警情359起,營救被困人員1231人。
7月20日晚,鄭州市鳳凰城附近一輛大巴車被困積水中,車上共有30多個10歲以下兒童,且個別孩子已經出現發燒癥狀迅速出動救援,鄭州消防20分鐘內將被困人員全都安全轉移,已將生病兒童送至附近醫院進行醫治。
河南省氣象臺2021年07月20日18時10分繼續發布雷電黃色預警:預計未來6小時內,全省大部分地區有雷電活動,局部伴有1小時80到100毫米的短時強降水、8級左右短時大風等強對流天氣。
在突破歷史極值的大雨面前,鄭州過去兩年間斥資500多億元建設的城市“海綿”有些“力不從心”。
國務院對海綿城市的要求是,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發揮山水林田湖的積存作用,植被、土壤的滲透作用,濕地、水體的自然凈化作用,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
不過,鄭州海綿城市建設進度似乎未如預期。
按照此前的規劃,到2020年末,鄭州應完成海綿城市建設面積187.6平方千米。據《河南商報》報道,到2020年7月底,該市整合后的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共530個,完成107個,在建項目42個,中心城區完成海綿城市建設面積110.8平方千米。
鄭州官方信息目前將出現嚴重內澇的原因歸于“遭遇罕見持續強降雨”,并稱常莊水庫、郭家咀水庫及賈魯河等多處工程出現險情,鐵路、公路及民航交通受到嚴重影響。“目前,已轉移避險約10萬人,洪災已造成鄭州市區12人死亡。”
(文中王明、王木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