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城市從來不缺少英雄!
7月22日晚20點40分,正觀新聞記者找到了這位在暴雨中游泳救人的英雄,45歲的退伍特種兵楊俊魁認為,自己的一切都出自本能。
網約車司機京廣隧道連救5人
7月20日下午4:10時,楊俊魁意識到,這場雨,好像和往常有些不一樣。
當時,他正開著車行駛到京廣隧道,發現有些擁堵,所有車都停了了下來。
雨越下越大,幾乎看不見路。五點左右,水開始由南往北沖,雨很快從二十公分漲到三十公分。楊俊魁覺得不妙,把隨身物品綁在身上,下了車。水越來越高,一半車輪已經沒入水中,水流很急,不停涌入隧道。
下車后,楊俊魁依次拍了拍后面幾輛車的車門,說,快下車,拿好雨傘。
其中一輛車的司機車上放有釣魚裝備,拿下一個很大的釣魚傘,把楊俊魁在內的六個人遮在下面。
水很快到了車門,后面車上的人聽到險情,都已經下車。車開始慢慢晃動,漂起來,像劃船一樣被沖向隧道,大家只能眼睜睜看著,前面車上的人想下來時,門已經打不開,好多人從玻璃窗跳了出來。
楊俊魁第一次救的人,是一對五十多歲的夫婦,他們剛剛從玻璃窗跳出來。老太太個子比較低,水已經沒到了脖子,楊俊魁和另外兩個人下了水,先把夫婦兩個救了上來。
楊俊魁身高一米七九,在水里,他只能勉強雙腳著地,他預測水深已經到了一米五。
水越來越大,眾人開始一起往外走。楊俊魁突然看見有兩男三女坐在車頂上,他第一反應是,這幾個人肯定不會游泳。他把包和手機、鞋子都給了旁邊一個女孩。剛剛救人的兩個人表示不會游泳。楊俊魁說,你們先拉著老人往岸上走。說完把領帶解開,又一次進入水中。
游到時,車上有三個女人,楊俊魁猜想兩個男人已經自救了。他先抓住一名女子,讓她拉住車門,再把另外一個老太太托舉上車頂。一轉頭,看見黑車旁邊還有一個女子在掙扎,“我不過去,大概十幾秒她就要沉。” 楊俊魁游過去拉起女子,讓她先拉著車門。“我自己救不了三個人,他們拉著車門,起碼半分鐘、一分鐘不會沉底,我讓他們先自救,一會兒肯定會有人和我一樣跳下來。”
等了兩分鐘,楊俊魁發現,沒有人再跳下來。
他沒辦法,只能先向老太游去。老太太哭喊著:“俺閨女,俺閨女。” 楊俊魁說:“你別哭,我先救你。”老太太圈住了楊俊魁的脖子,他覺得這樣兩個人都有危險,就把她拉開,用右手架起老太,左手單手劃水向前走去。大概游了一分鐘,兩人才到岸邊,楊俊魁讓老太抓住隧道邊上的一個管道,覺得自己體力不支,“大概有十秒鐘,頭都已經扎進水里了。”但想到還有多人被困,他短暫休息后,轉身又進入水中。
這時已經兩個人又跳了下來,拉著救生圈,已經救起了車旁拉著把手的女子。
此時距離楊俊魁將老夫婦從水中拉出,剛剛過去十五分鐘。十五分鐘里,水量一直在增高,不斷有車輛漂向隧道。救助完第五個人時,楊俊魁的腳已經踩不到水底了。“水深至少已經到兩米五了。” 楊俊魁估算。
此時,楊俊魁已經體力透支,被人拽上了岸。他說:“不用管我,把他們往安全地方轉移。” 楊俊魁看到隧道西邊的小區門口,來了兩個穿白大褂的醫生,一直在喊:“有沒有人要救援。”有救援者把從水中拉出的人連背帶拉,拖到了小區門口。楊俊魁本來想過去,想起自己的錢包、證件、車鑰匙還在陌生人那里,此時他已經渾身發抖,扶著欄桿休息了一會兒。疲憊中,他看到之前那把釣魚的打傘正在往南移動,猜想應該是剛才一起的幾個兄弟。他想追上去,但是在太累了。 短暫休息過后,楊俊魁起身追趕,到了一個酒店門口時,路面的水已經到他胸口了。他一上臺階,看到了剛才的幾個兄弟。“你知道我有多高興。”六個人開了兩間房,在酒店睡了一夜。
昔日特種兵騎車步行20公里回家:最想吃媳婦的撈面條
楊俊魁今年45歲,是一名退役特種兵。雖然已經退伍二十多年,在部隊時接受的訓練,已經成為了他的肌肉記憶。當兵時,十公里游泳是他們日常必須完成的訓練項目。一次訓練中,楊俊魁上午十二點半出發,游到下午四點四十八分上了岸。二十多年過去了,這個成績他一直記得清清楚楚。
楊俊魁救人時腿上的迎面骨腿受了傷,但已經沒有力氣去醫院,附近也沒有醫院。楊俊魁第二天住了酒店,回來的時候蹬著自行車,感覺腿有點兒疼,但是,家里邊兒人聯系不上,不知道什么情況。
大概20公里路程,楊俊魁騎了一輛共享單車,一路騎一路走,直到看到家人那一瞬間才放下心來,旁邊路被沖塌了,信號切斷,但家里人都很安全。
“到家第一件事兒,我想吃碗撈面條。”終于在21日晚上,楊俊魁吃到了媳婦做的熱乎撈面條。
楊俊魁沒主動跟家人說救人的事情,直到視頻被兒子刷到。兒子拿著視頻到他跟前,“這不會你吧老爸,你的車不是在這兒淹了嗎,這看著像你啊。”本來沒打算告訴家里人,但楊俊魁還是“憋不住了”,“我就跟他說,這是我,兒子”,兒子小楊聽后瞪著眼張著嘴,“你真是太厲害了,我很敬佩你,就這一句話,我想,我是不是也為社會做出了點價值。”
媳婦說,“如果咱們這個社會像你,都是正能量的,因為今天救人的是你,明天就可能是別人,但是以后你救人的時候,一定要小心點。
楊俊魁覺得自己只是發揮了做人的本能,“在最危險的時候,都是你拉我,我救你”,繼續做網約車司機,是他未來的打算,“工資不錯,因為這次救人,公司還獎勵了我一輛新車。”
事不避難,災難中凝聚著不屈力量,災難中方顯人間大愛。
在這場暴雨中,奮不顧身沖在救災一線的平凡人,尤其讓人感動。
正觀新聞發起尋找城市英雄活動!如有線索,歡迎您留言或致電正觀新聞0371-56568268,18530868307。
?。ㄕ^新聞記者:逯仲勝 李冰潔 見習記者 王笑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