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記者在鄭州地鐵5號線沙口路站看到,各個出入口的門前、臺階上、通道上擺滿了鮮花,幾個出入口都有人來進行追思。
家屬在5號線追思 地鐵口擺滿鮮花
看到又有人來送花的時候,張挽月姑姑站了起來,默默地陪著對方將鮮花擺放在地面。在7月20日的事故中,張挽月是逝者之一。
陸續不斷的有陌生人來到五號線地鐵口送花,有的是逝者家屬親朋,有的是當天同乘一輛列車的乘客,有的只是普通網友,彼此之間大家并不認識。
“我們得給人家鞠個躬”,姑姑和身邊的人說道。獻花者和家屬,彼此給對方鞠躬,共同祭奠那些逝去的生命。
昨晚,張挽月的父親在地鐵口坐了一夜,早晨才離開,家人擔心他的精神狀態已經有點恍惚,看到這么多紀念的鮮花,可能受不了。
地鐵口,張挽月的丈夫一大早就在這里,拜服在地,遙祭妻子。抱著妻子遺像,這個漢子忍不住張嘴嚎啕大哭起來。
遇難者之一曹義嘉的兩名中學同學在地鐵口,久久不愿離去。他(她)們和曹義嘉是最好的朋友,認識了6、7年的時間。將鮮花放在地鐵口之后,兩人在沙口路站的幾個進出口之間來回徘徊。“中學老師讓大家別都來,他(她)一大早就代表大家過來送過花了”。
曹義嘉在哈爾濱某大學讀書,該大學7月15日剛剛放暑假,返家不久,遭遇災難。
不斷的,有人到沙口路站追思,來來往往,靜默離開。
家人回應質疑
鄭州市通報的消息顯示,7月20日,鄭州市突降罕見特大暴雨,鄭州地鐵5號線五龍口停車場及其周邊區域發生嚴重積水現象。18時許,積水沖垮出入場線擋水墻進入正線區間,造成鄭州地鐵5號線一列車在沙口路站~海灘寺站區間內迫停,被困的500余名乘客獲救,12名乘客經搶救無效不幸罹難,5名乘客送醫院救治。
12名逝者中的9名已經確認了身份,包括張挽月。
張挽月是鄭州市某藥店銷售員。事發時,張挽月正和丈夫一同乘地鐵回家。那天,張挽月下班較早,5點多下班,平時下班要在這之后。因為下大雨,她覺得要趕快回去,然后就約丈夫一起坐地鐵。
夫妻二人原本坐在一起,水涌進來后,混亂中他們被沖散。“我侄女他們特別老實,人家叫往前就往前,人家叫往后她也往后,其實那時候已經比較混亂了。”姑姑介紹。
張挽月的丈夫后來獲救。他說事發時,張挽月被水沖去了水最深的倒數第一節車廂,而他留在倒數第二節車廂。
事故細節披露之后,網絡上開始出現質疑張挽月丈夫的聲音:“為什么沒能保護好妻子?連老婆都救不了!”
對此,張挽月姑姑回應說,小夫妻兩人特別恩愛,丈夫并不會游泳,而且身體也不是很健康,已經盡最大努力去保護妻子,最終沒能拉住妻子不怨他。“有人說夫妻本是同林鳥 ,這一點我們非常不同意,作為娘家人,我們一點也不會去埋怨丈夫”。
小夫妻倆有一名兩歲的小男孩,事故發生時,孩子在住院,由爺爺奶奶幫著看護。事故發生兩天后,孩子出院,一直在念叨找媽媽。
已經開始商談賠償事宜
26日早上,協調部門給張挽月家屬看了關于事件賠償的初步協議草案。家屬最不認可的地方在開始,關于事故的原因上。協議上寫道“X月X日,鄭州遭受一級自然災害,導致XXX死亡”。
“給人感覺是重大自然災害導致的人員死亡,沿海有地鐵的城市那么多,都沒有發生過類似事件,地鐵公司把事件定為自然災害合理嗎?”張姑姑質疑。
負責和張挽月家屬進行協商的是當地某人社局局長以及一名律師,并表示可以提供法律方面幫助。在賠償上,初步以參照交通事故為標準,同時也涉及工傷賠償等方面。
“誰的責任由誰來負責,不能全怨自然災害。”家屬表示。
包括5號線在內,鄭州地鐵重啟的時間暫時沒有公布。
在沙口路站,可以看到有發電機、救護車等。附近居民介紹,排水和清淤工作7月23日早晨就已經開始。“最開始的時候是排水,之后是清淤”。第一天排水的時候,因為附近電力故障,使用了移動發電機供電保障動力。
津云特派河南報道組 記者 彭俊勇 勞韻霏 攝影 蒲永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