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張倩楠
編輯 | 翟星理
近日,河南省出現持續性強降水天氣,多地出現內澇、洪水。截至2021年7月26日12時,強降雨已致69人遇難。
面對逝去的生命和受災的慘況,很多人有這樣的疑問:對于此次極端天氣,氣象部門是否及時發布預警、預警是否奏效?
事實上,對于此次河南洪災,氣象部門早有預警。
河南省氣象臺副臺長蘇愛芳此前在發布會上回應,河南省氣象局在7月13日就關注到暴雨過程,在7月16號9:50發布了河南省的第一次暴雨橙色預警信號。此次暴雨,河南省、市、縣氣象部門共發布預警信息1184條。
7月17日20時至20日20時,河南省會城市鄭州,三天的過程降雨量617.1mm,相當于以往一年的降雨量。
7月20日17點40左右,鄭州京廣路隧道水位突然上漲。隨后的幾分鐘內,隧道中上百輛汽車被完全淹沒。截至26日,已發現6名遇難者。當晚18時許,積水造成鄭州地鐵5號線一列車迫停,500余名乘客被困,至少12人遇難。
公開信息顯示,7月19日21時59分,鄭州市氣象臺發布本輪降雨的第一條暴雨紅色預警信號。7月20日06時02分,該臺再次發布暴雨紅色預警信號。20日,鄭州市氣象臺共發布了10條暴雨紅色預警。
鄭州市氣象臺發布的暴雨紅色預警信號文件中,明確告知了防御指南: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暴雨應急和搶險工作;停止集會、停課、停業(除特殊行業外);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災害的防御和搶險工作。
但這些預警并未取得應有的效果。
7月23日,界面新聞記者沿鄭州市常莊水庫泄洪道采訪多位市民,許多人表示,他們在內澇發生前并未收到停工、停課、撤離等提醒信息,許多人仍像往常一樣上下班。
針對這種情況,很多人提出質疑:為什么在多次發布紅色預警的情況下仍未停課停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中第二十九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防御氣象災害的需要,制定氣象災害防御方案,并根據氣象主管機構提供的氣象信息,組織實施氣象災害防御方案,避免或者減輕氣象災害。
中國氣象局、河南省氣象局對暴雨紅色預警的建議都包括停課、停業。
根據中國氣象局發布的《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與傳播辦法》,暴雨紅色預警信號的標準是3小時內降雨量將達10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防御指南為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暴雨應急和搶險工作;停止集會、停課、停業(除特殊行業外);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災害的防御和搶險工作。
《河南省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與傳播辦法》第五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預警信號級別和當地實際,制定相應的防御氣象災害應急預案。有關部門應當參照本辦法附件中的預警信號防御指南,結合本部門實際,制定并組織實施氣象災害防御措施,避免或者減少氣象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其中,預警信號防御指南與《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與傳播辦法》基本一致,針對暴雨紅色預警信號的防御指南也包括停止集會、停課、停業(除特殊行業外)。
“雖然氣象部門發布的行政法規都提到暴雨紅色預警時應停止集會、停課、停業”,廣州外語外貿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杜曉君告訴界面新聞,“但從法理的角度看,氣象局發布的預警信息并不具有強制性”。
杜曉君介紹,氣象災害防御措施是氣象部門的建議性措施,氣象局并沒有要求強制停課、停工的權力。
北京義派義派律師事務所公益法律中心執行主任李恩澤也指出,氣象部門只有預警的權力,關于是否需要停業、停課,需要縣、區或市政府或相關部門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安排。
李恩澤說,“雖然以鄭州當時的情況來看,應該停課、停業,但氣象局并不具備這種權力”。
根據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鄭州市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當發生跨縣(市、區)大范圍的氣象災害并造成較大危害時,由市應急指揮部決定啟動應急響應,統一領導和組織氣象災害及其次生、衍生災害的應急處置工作。各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根據分災種響應的相關規定,啟動本部門應急響應,做好應對工作。
公開報道顯示,對于收到氣象局暴雨紅色預警信息后是否要停工停學,鄭州市應急管理局宣傳處工作人員表示,“這個決策要經過指揮部層層批準之后才能作出,一般會根據不同的情況,不同的等級做出預警。對于降雨時長、降雨大小都會有提示,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輕易下達停工停產的指令。”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湛中樂表示,對于是否停工停學,最重要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氣象災害預警信號肯定是具有指導意義的”,湛中樂稱,但法規中也提到,結合本部門實際,制定并組織實施氣象災害防御措施。
他表示,因為天氣預報必然會有一定程度的誤差,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并不能做到完全精準,所以要求氣象預警的防御指南強制實施并不妥當。
湛中樂還表示,“這次河南的暴雨具有特殊性,有人稱之為‘千年一遇’,這種程度的暴雨是人為手段無法防御的。”
湛中樂認為,這次暴雨也在人們的經驗之外,當地人并沒有意識到河南會出現如此極端的降水,“拿這樣一個特例來討論氣象預警中的防御措施是否應該強制執行,需要謹慎考慮。”
據國家發改委網站7月26日消息,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加強城市重要基礎設施安全防護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堅持“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原則,按照最嚴酷的極端天氣情況完善應急預案,建立第一時間響應機制。氣象部門要加強對強降雨、臺風等災害預報預警,各相關部門要充分利用各種渠道和方式向社會發布預警避險信息。
國家發改委表示,一旦出現極端天氣等非常情況,要堅決即時啟動最高等級響應,該停學的停學,該停工的停工,該停業的停業,該停運的停運,對隧道、涵洞等易澇區段,要及時警戒并采取封路措施,有序疏散群眾,杜絕僥幸心理,克服麻痹思想,防止貽誤戰機,盡最大可能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