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媽媽了,你就在手心里畫個愛心,這就代表媽媽的心和你在一起。”隔著手機屏幕,邯鄲市永年區講武鎮黨委副書記、組織委員、統戰委員申艷莎對6歲的女兒說道。
手機屏幕里,女兒高舉著小手,手心里有一個用紅色彩筆畫的愛心,愛心的一旁寫著媽媽兩個字。申艷莎強忍著哽咽,一邊夸贊女兒,一邊安慰她說:“媽媽只要忙完了工作,就會立刻去接你……”
申艷莎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女兒6歲,兒子3歲,她在給女兒打電話時,已經連續一個多月沒有回家了。永年區實行封控管理期間,她主動請纓到講武鎮任務量最大的檢測點開展工作,兩個年幼的孩子只能委托家人和親戚照顧。
在講武鎮疫情防控的各個角落里,都能看到申艷莎的身影。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她積極請戰,加班加點,每天吃住在單位。為了提振大家的士氣,她組建了講武鎮疫情防控黨員先鋒隊、應急隊、志愿者服務隊、胡同長、樓長等多個隊伍,并在全區率先號召黨員重溫入黨誓詞,帶領志愿者宣誓,讓大家堅定信心,為全鎮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
在開展全員核酸檢測過程中,申艷莎每天凌晨4點起床,連夜布置核酸檢測場地,對環境進行消毒消殺,從秩序維護、后勤保障、卡口封控,到密接人員流調、巡邏宣傳,她都親力親為,既是指揮官又是戰斗員。
申艷莎所負責的片區,涉及居民一萬多人,為了確保核酸檢測不落一戶、不漏一人,她從早上開始,穿著防護服,舉著小喇叭,走街串巷做宣傳,向大家講解核酸檢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耐心解答群眾提出的各種疑問,號召大家按時測核酸,安心居家。同時,她還在全鎮率先推出村莊防疫問卷調查,深入到群眾家中了解情況,為全面排查重點人員作出突出貢獻。
有一次,核酸采集現場誤入一名不會說話的群眾,申艷莎聯系派出所通過人臉識別幫助其尋找家人。當看到該人戴的口罩又黑又臟時,申艷莎又趕忙找來一個新口罩,為其更換。在一次接送返鄉學生時,她冒雨堅持到凌晨3點,連續三天每天的站立時間長達12個小時,同事們關心地讓她歇會兒,她總是笑著說:“不累。”
采訪中,申艷莎告訴記者,“我每次和女兒視頻都會告訴她,如果想媽媽了,你就在手心里畫個愛心。所以每次視頻,我女兒都在手心里畫上一個紅色的小愛心。”
她說,“愛人也在抗疫一線,3歲的兒子一直由奶奶照顧,6歲的女兒暫時在親戚家住。其實每次視頻看到女兒手心里的愛心,我都想流眼淚,但我都強忍著,我要做女兒的好榜樣。特殊時期,干好本職工作,這都是我應該做的。作為一名黨員,關鍵時刻不掉鏈子,這是我必須的責任和擔當。”
媽媽是流調“前哨兵”
47歲的高學英,現任邯鄲市疾控中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科科長,也是協查專班的負責人。
4月27日,匆匆趕去上班的高學英,接到了遠在外地上大學的兒子的電話。一陣寒暄過后,心中掛念工作的她急著掛斷電話,卻聽到兒子的詢問:“媽,你還記著今天是什么日子嗎?”高學英忘了,那天是兒子的生日。因為工作忙碌,高學英對家人的陪伴總是太少,作為母親,她總是心存愧疚。但即便如此,她依然奮戰在防疫一線,因為她深知,每完成一份協查函的推送,完成一個涉疫風險人員的流調與管控,這座城市的安全就會多一絲保障。
“邢臺剛剛傳來一封協查函,抓緊打電話。”“雞澤那邊的流調報告回傳了嗎?”“跨省協查平臺推送的工單,還差哪些信息?”……凌晨3點,在市疾控中心流調協查專班的集中辦公室內,依然燈火通明,鍵盤敲擊聲、電話鈴聲、交流溝通聲此起彼伏……夜已深,高學英和同事們依然全神貫注,緊急開展各項排查研判工作。
疫情之下,流調工作格外重要,既要溯源找到傳染源,又要截流阻斷傳播鏈,整個過程如同抽絲剝繭,一層一層揭開疾病傳播與蔓延的真相,而每一次的流調,往往都是從接到相關推送信息的那一刻才真正開始,高學英負責的協查專班也因此被稱為追蹤病毒的“前哨”。
“叮鈴鈴……”傳真機的電話響起,預示著工作的開啟。五名流調人員開始馬不停蹄地分工協作。有人負責接收傳真的協查函,有人負責錄入信息,有人對接縣區流調人員,有人負責跨省平臺協查工單的推送……大家分工協作,整個辦公室“熱鬧”中卻不失有序。
“這幾臺傳真機基本沒有閑下來的時候,主要通過它們接收來自全國各地的協查函,有省外的,也有省內其它城市疾控部門發送的,包括密接、次密接、重點人群等等。”高學英告訴記者,他們接收到協查函以后,會第一時間進行研判。“除了研判涉疫人員風險類別,還要區分本人是否在邯,我們會在初步核查信息后把協查函推送給相關縣區的疾控部門再去進一步核實,爭分奪秒盡快落實這些人的流調管控。”
因為協查函發送的時間不確定,有可能是白天,也有可能是凌晨,所以辦公室的燈總是24小時亮著。高學英說,疫情緊張時,傳真機里的協查函像雪片一樣往外飛,一旁的沙發上、桌子上,到處都堆滿了各種協查函。
“越早確認病例、密接、次密接等人員信息,越能盡快對其采取隔離措施,降低更多人被傳染的風險。但如果管控速度比不上病毒傳播速度,那感染數、感染風險將成倍增加。”高學英告訴記者,在這場和病毒的賽跑中,每個人都在為下一環節爭取時間。
從3月初開始,辦公室里的協查人員就手不停、腳不停、嘴不停、腦不停,24小時備勤,分秒必爭、夜以繼日開展協查工作已成為協查專班的工作常態。
因為工作崗位的特殊性,面對不能自理的83歲老母親,高學英不能長久地守在病床前。無奈,她只好把母親送進養老院,每周末請假去看望。而全城封控后,她只能借助工作間隙,短暫跟母親視頻。“上次去看她時,天還冷呢,現在天氣都二十幾度了,老媽還蓋著厚被子,實在是沒時間去送……”提起這些,高學英有些哽咽。
面對母親,作為女兒的高學英滿是虧欠。“前一段常跟母親說現在疫情不能常去,等母親節了,一定去養老院陪老媽!”如今,疫情趨勢逐漸向好,高學英終于可以兌現自己的諾言,陪老媽過一個溫暖的母親節……
邯報融媒體記者 周聰 薛雅蘭 王夢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