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頂帳篷、一張行軍床、一套簡單的被褥,這就是邯鄲市經開區眾多抗疫勇士臨時的家,也是經開區抗疫前線的堅強堡壘。在這堡壘里,經開區上下以血肉之軀筑起抵抗病毒的鋼鐵長城。而當回到“家”里,勇士也有柔情時,一顆顆淚花訴說著他們為誰辛苦為誰甜。
“為了群眾的安全,我們就要沖到最危險的地方!”這是經開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不動產登記中心副主任鄭虎的錚錚誓言,也是他抗疫工作的真實寫照。4月7日至今,鄭虎已經30多天沒有回家了,從包聯社區到包聯企業,他就像是“一塊磚”,哪里需要往哪里搬,每天都駐扎在卡口最前線。工作到深夜,沒有打倒他;大風刮翻了帳篷、大雨淋濕了被褥,也沒有讓他退縮,但一想起家人,“鐵漢子”卻流下了“柔情淚”。
“不能陪伴在家人身邊,不能給他們出一份力,我感到非常愧疚。”說著,鄭虎的眼眶里充滿了淚花。原來,前幾日,家里的老人突發疾病,而他與妻子都各自奮戰在抗疫前線,接到電話卻不能回家盡孝,只能拜托朋友幫忙照顧老人,而又想到兩個孩子獨自在家無人看管,他再也繃不住流下了眼淚。
流下眼淚的不只有鄭虎。作為鄭虎的同事兼戰友,胡衛良面臨了同樣的問題。他與妻子都在堅守在抗疫一線,已經30多天沒有回家,家里只有母親一人照顧著兩個孩子,小兒子也僅僅只有1歲3個月。但疫情當前,他們必須舍小家、為大家,做一名勇敢的逆行者。5月6日,一通電話讓他破了防。小兒子得了疝氣,疼痛異常,而家里的老人又應付不來,這急壞了胡衛良。不能離開工作崗位,他只能請朋友幫忙把孩子送到醫院,而干著急的他再也忍不住,坐在地上哭了起來。一邊是家庭的需要,一邊是群眾的重托,他們擦干了眼淚,重整了心情,再次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線,把更重的擔子扛在了肩上。
“為了更多小朋友能夠早點出去玩,為了咱們家鄉能夠早點戰勝疫情,媽媽必須去跟病毒戰斗。”4月7日,經開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劉雪玲不得已與年僅1歲多的孩子分別,這分別充滿了不舍和擔心。劉雪玲告訴記者,孩子出生后便被診斷出頭部有個血管瘤,并且壓迫神經,會對孩子行走造成影響。這是劉雪玲心上的陰影,也是她心中最大的牽掛。
此次疫情,她和丈夫分別堅守在單位,家里只有一個老人照顧著孩子,而老人卻不會用手機,她只能在閑時通過家里的攝像頭看看孩子,而每當看到孩子一瘸一拐走路時,她總是動情地哭出聲來,她多么想陪在孩子身邊,好好地抱一抱他、親一親他,可現在,她只能透過小小的手機屏幕,寄托著她的關心和思念。為了更多的小朋友能夠早點自由出門、為了家鄉邯鄲能夠早日戰勝疫情,劉雪玲強忍思念、強忍淚水,在抗疫堡壘中繼續堅守,在戰疫前沿當好衛兵。
在經開區,像他們一樣堅守工作崗位、30多天吃住在單位的勇士還有很多,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他們舍小家、為大家,只為早日戰勝疫情,早日還群眾一個正常的生產生活。
邯報融媒體記者 蘇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