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分子的手段不斷翻新,針對老年群體的詐騙更是層出不窮。防騙意識薄弱,加上騙子巧立名目、巧舌如簧,致使很多老年人上當受騙。記者在梳理涉及老年受害群體的案件時發現,老年人易深陷騙局,一旦被騙,往往一輩子的積蓄就會被“洗劫”一空。老年群體受騙案件高發也引起了公安民警的高度警惕。
防騙第一招:戒除貪婪心理
近日,記者從邯鄲市公安局反詐中心了解到一起典型的誘騙老年人進行投資理財并實施詐騙案例。
4月30日,我市居民于大爺在家玩手機時,一陌生人欲添加其為微信好友,于大爺同意后開始與這位陌生人閑聊。于大爺向記者描述:“在了解一些情況后,對方稱其在進行網絡投資,非常賺錢,并給我發了獲利的截圖。開始我還不信,后來對方說可以先幫我墊錢投資。我想著可以賺錢了,就去試試。”
誰知,騙子正一步步誘騙于大爺落入騙局。騙子先讓他下載了一款理財APP,謊稱其墊錢為于大爺投資理財,很快告知于大爺投資賺錢了,把前期“賺的錢”返還給了于大爺。嘗到甜頭后的于大爺在這款APP上綁定銀行卡提現,他聲稱:“我一看很容易就賺錢了,就讓對方帶著我投資,那時只想賺錢。”
5月6日,于大爺按照理財軟件內提供的銀行卡號轉賬10000元進行投資,馬上獲利2000元,于大爺就把賺的錢再次提現到銀行卡。5月8日,騙子謊稱行情很好,讓于大爺加大投資力度,于大爺二話不說又投了30000元。然而,這次對方卻說于大爺操作錯誤,需要交83000元保證金。于大爺轉賬后發現不能提現了,后來又試了幾次,一直不能提現。焦急的于大爺問對方,對方以不能重復提現為由,讓其再交83000元保證金。于大爺轉完賬后,對方謊稱其可以辦理會員,他按照對方提供的銀行卡號轉賬辦理會員之后,還是不能提現。這時,于大爺才意識到自己被騙,馬上到公安局報案。多次轉賬的于大爺總共被騙306000元。于大爺說,自己被騙的教訓慘痛,提醒大家千萬不要貪圖天上掉下的“餡餅”。
邯山區公安分局反詐中心民警初健告訴記者:“此類案件中老年人傾向于相信別人,應該加固心理防線,不貪圖小利,千萬不能相信陌生人說的可以賺大錢。騙子聲稱有內部消息,實則是誘導當事人‘上鉤’。在騙子打造的‘投資大師’利誘下,騙局極具迷惑性。”
初健警官建議,居民應多了解反詐類相關宣傳,并安裝國家反詐中心APP。同時,邯山區公安分局在全區預防性核酸采集間隙,加大反詐宣傳。初健警官說:“只要大家相信‘天上不會掉餡餅,掉的肯定是陷阱’,戒除貪婪心理,就能遠離電信網絡詐騙。”
防騙第二招:強化警戒心理
記者從市公安局反詐中心民警處了解到一起冒充民警的典型案子。去年10月11日,趙大媽在家中接到一個電話,對方稱是邯鄲市公安局的“民警”。電話那頭的“民警”能說出趙大媽的身份證號碼,他說一名犯罪嫌疑人被抓獲,在其窩點藏有趙大媽的身份證和銀行卡。電話那頭假民警稱“犯罪嫌疑人”涉嫌拐賣兒童,有182萬元現金通過趙大媽的銀行卡轉走,需要趙大媽繳納保釋金。趙大媽慌了神,馬上添加了假民警給的微信,微信里的假民警稱其是北京某公安局的隊長。假民警發來一個鏈接,趙大媽打開一看,徹底被嚇到,她看到了自己的通緝令。
嚇唬住趙大媽后,假民警讓趙大媽下載一款APP,謊稱公安機關需審查趙大媽所有銀行卡里的錢是否和“贓款”有關。被唬住的趙大媽將自己所有銀行卡里的錢轉到了指定的銀行卡中,假民警還讓其籌集保釋金轉賬到這張銀行卡中。一個月后,對方還一直讓趙大媽向這張銀行卡轉賬,這時她才意識到被騙。她到銀行查看自己的銀行卡,才發現里面的錢都被轉走了,一共被騙220700元,這是趙大媽所有的積蓄。
此類詐騙利用公檢法的威信力擊破受害人心理防線,再使用前期準備好的私人資料砸向受害人,人們往往因恐懼被騙子操縱。民警提示,遇事應保持冷靜,多調查、多思考,對陌生人不輕信。公檢法機關絕對不會使用電話方式對所謂的涉嫌犯罪、銀行卡投資等問題進行調查處理,公檢法等部門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安全賬戶”,凡通過電話、短信要求對自己的存款進行銀行轉賬匯款的,或者聲稱對資金進行審查的請一概不要相信,以防上當受騙。
防騙第三招:多和家人溝通
去年,武安市公安局聯合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成功勸阻了一起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案件,讓八旬老人避免了經濟損失。
當郭大爺獨自來到富強路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想取出存折里的30000元時,為防止老人遭遇電信網絡詐騙,銀行工作人員詢問:“您是要用這筆錢轉賬匯款嗎?”面對工作人員詢問,郭大爺避而不語。發現異樣的工作人員多次勸說無果,向武安公安民警報警求助。
接警后,值班民警立即趕到現場。當看到民警時,郭大爺突然情緒非常激動。“大爺,您先別激動,我們也是擔心您上當受騙,如果確實沒有問題的話,再取錢也不遲。”民警趕緊向老人進行解釋。
面對民警詢問,郭大爺拒不告知民警具體情況。在民警耐心反復詢問后,老人終于松口,告訴民警此次取錢是為了參與“解凍民族資產”。
在得知具體情況后,民警告訴老人,其遇到了“民族資產解凍”詐騙,并結合相關事例向老人講解騙子騙術。但老人卻對“民族資產解凍”深信不疑,認為民警和銀行工作人員在耽誤其賺錢,堅持要進行轉款。為做好老人思想工作,民警及時與老人家屬取得聯系。
郭大爺沒有提前跟家屬溝通,家屬對其要轉款給其他人并不知情,聽聞消息馬上趕到銀行。民警和郭大爺家屬一起做其思想工作。經過再三分析解釋,老人漸漸意識到自己受騙,確實沒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警方提醒,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犯罪團伙,緊盯社會熱點抓眼球,很多思想薄弱的老人容易上當,且他們未與家人及時溝通。此外,涉及“民族大業”“民族復興”“精準扶貧”“扶貧養老”等名目,以及“夢想基金起航”等多種由頭均為詐騙,當老人遇到困惑時可及時和家人溝通,提高警惕不上當。只有做到不聽、不信、不轉賬,才能守住自己的“錢袋子”。
邯報融媒體記者 曹楚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