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邯鄲天氣晴熱,氣溫節節攀升,從高溫橙色預警到高溫紅色預警,城市處處熱浪翻滾。然而,有這樣一群勞動者,用自己的汗水守護著大家的清涼,用敬業和堅守勾勒出驕陽下最美的身影。
他們中有奔波在城鄉之間的公交車司機,有在烈日下指揮交通的女子交巡警,有在23樓高層作業的鋼筋綁扎工,有不分時段奮戰在一線的管網搶修工,有在滾燙地面進行清掃的環衛工人。他們的勞動為數以百萬計的市民提供了正常生活秩序的有效保障。
6月19日,市政排水管理處工作人員進行管網搶修作業。
6月18日、19日,本報記者走進城區主干道、建筑工地、邯鄲高鐵站、公交樞紐站,接受高溫“烤”驗,體驗高溫勞作的艱辛,用筆和鏡頭,記錄他們忙碌的身影,向他們表達我們的敬意和感謝。
公交車司機:一年當中夏季最難熬
6月18日,28路公交車司機張衛林駕車出發。
6月18日下午15時,28路公交車司機張衛林像往常一樣提前半個小時到達火車站公交樞紐站。發車前,他照例先打掃車廂內的衛生,然后下車將玻璃擦拭干凈,短短十多分鐘,白色的工作服肩膀處已出現汗漬。
張衛林駕駛的28路公交車,是一部往來于成安縣與邯鄲火車站的城際公交車,全程約78公里,中途共有56個站點。對跑了十幾年公交線路的張衛林來說,“最難熬的就是夏天。”
“每天固定跑4趟車,上午從火車站開往成安和下午從成安開往火車站的這兩趟,都是正迎著太陽,尤其是成安縣城迎賓街口到南堡科貿城這一段路程,沒有什么陰涼,只能直直地曬。”張衛林說。
盡管公交車上裝有空調和窗簾,但為了安全駕駛,處在車頭“掌舵”的司機,會比乘客們更多地暴露于陽光之下。
15時30分,車輛準時發車。
張衛林被曬出紅斑的手臂。
張衛林從座位一側拿起水杯喝了一大口水,戴好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待兩位乘客上車后,他打開了車內的空調。“我們一天至少要在車上坐13個小時,所以我給自己買了個涼席座墊。”張衛林笑著說。
公交車在行駛了十多分鐘后,張衛林的一次性手套里已沁了一層汗,手套與手部緊緊地粘在一起。由于夏日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張衛林的兩條胳膊被曬出了紅斑,脖頸處也隨短袖的領型呈現出明顯的“V”字。車輛在行駛至兩個路口后,陽光斜射進車內,正好打在駕駛位上,張衛林微微瞇了一下眼,似乎未受到什么影響。
對乘客來說,也許就坐幾站,但對公交車司機來講,一跑就是一整天,對身體素質和意志品質都是嚴酷的考驗。“夏天難熬,能堅持下來嗎?”“咱這是公共服務行業,再曬也得堅持,就是為了方便大家出行。”面對記者的疑問,張衛林樸實地回答。
交巡警:執勤就像蒸桑拿
6月18日,交巡警冀曉蕾在滏東北大街與聯紡路交叉口指揮交通。
6月18日下午16時40分,滏東北大街與聯紡路交叉口,來往車輛川流不息。此時地表溫度依然居高不下,汽車尾氣在高溫下涌入鼻腔,讓人感覺呼吸困難。
遠遠地,記者看到正在崗臺上指揮交通的交巡警冀曉蕾。15分鐘后,冀曉蕾與同事換班,來到十字路口西南角的流動執勤崗亭休息。記者發現,她臉上早已沁滿了細細的汗珠。
“我們8個人,人人如此。”冀曉蕾是市交巡警支隊渚河大隊女子中隊副中隊長,執勤的8位女子交巡警,十幾分鐘一輪班,“天氣太熱,在路口中央的崗臺上,十來分鐘就站不住了。”冀曉蕾說。
為做好防曬,女子中隊的交巡警都佩戴了冰袖,然而執勤一個班下來,冰袖早就變得黏糊糊了。“執勤就像蒸桑拿,尤其是中午時段,明顯能感覺到地面溫度在升高,衣服是濕了干,干了濕。”
在流動執勤崗亭一個只有不到5平方米的休息室內,冀曉蕾摘下帽子。緊貼額頭的帽壁上,是一層白色物質。冀曉蕾說,這是脫了妝的防曬霜。“其實,最曬的還是我們路面上的執勤隊員。”順著冀曉蕾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在路口二次左轉等候區,一名交巡警正在太陽的直射下指揮交通,身著的熒光色警服,猶如一團黃色的“火焰”在馬路中間“燃燒”。
交巡警宮雪經過修補的褲腿。此前,這條褲子被摩托車排氣管燙出一處礦泉水瓶蓋大小的洞。
同時,騎摩托車進行路面巡邏的隊員也在接受著高溫的考驗。“每次騎行之前,我們得先往車座上灑灑水。”交巡警趙姍姍說,暴曬后的摩托車常會燙傷大家,她指著另一名隊員的褲子說,“你看,這就是讓排氣管燙出的洞。”記者看到,交巡警宮雪的褲腿上有一處礦泉水瓶蓋大小的洞,盡管經過了修補,但燙的痕跡依然清晰可見。
“一到夏天,我們全都成了‘口罩臉’,不過誰也沒有什么怨言。”冀曉蕾說,女子中隊隊員平均年齡僅有21歲,但作為交巡警,她們少了同齡人的一份嬌氣,在她們看來,曬得黝黑的皮膚、脫皮的手部、燙傷的褲腿是一種“別樣的美麗”。
建筑工人:在“最高處”汗如雨下
6月19日,在匯金港大廈項目建設現場的工人在擦汗。
“天氣炎熱,安全帽、安全衣、手套等裝備一件都不能少,對工人來說,高溫室外作業最辛苦。”6月19日上午10時,記者來到人民路匯金港大廈項目建設現場,一進入工地,項目生產經理張世杰如是說。
跟隨張世杰,記者鉆過層層腳手架,沿著狹窄的樓梯,最終爬上正在施工建設中的23層樓頂。一上到樓頂,就感覺到明晃晃的太陽有些刺眼。陽光下,偌大的樓頂四周,藍色的安全圍擋微微泛著光。放眼望去,地面上已鋪好的鋼筋密密麻麻地閃著金屬的光澤。幾十位身著紅色或黃色安全衣、頭戴安全帽的建筑工人正在忙碌著。
鋼筋工人曹自平與其他幾位工友正蹲在地上進行頂板綁扎,這是一項非常細致的工作。曹自平左手拿著一把細小的鐵絲,右手拿鉗子,一綁一擰,看似簡單,卻要低著頭不斷重復,非??菰?。沒多大會兒,曹自平的額頭上豆大的汗珠開始掉落,正好落在剛剛綁扎的鋼筋上。
顧不上擦汗,他們要趕在收工前完成這個作業面。張世杰介紹,高溫下,建筑工人上午11點結束工作,下午4點以后才出工。“安全是第一位的。為了防暑降溫,藿香正氣水、清涼油等防暑降溫物品會讓大家隨身攜帶。”張世杰說。
在另一側,皮膚曬得黝黑的工人湯俊柱正在進行核心區域的鋼筋搭建工作。從地上拿起鋼筋,再放到合適位置……完成這樣一個搭建,湯俊柱需要彎腰52次。記者看到,他汗如雨下,上衣已被汗水浸透。
接近中午11時,記者用手摸了摸地上的鋼筋,已經有些燙手。為了及時補充水分,湯俊柱快速取下手套,拿起身旁3.5升的大水杯,“咕咚、咕咚……”喝了起來,瞬間水就下去了不少。“干建筑體力消耗很大,一天至少要喝掉這樣兩三壺的水。”湯俊柱笑著說。
環衛工人:在直曬的廣場上彎腰上千次
6月19日,在高鐵邯鄲東站站前廣場打掃衛生的環衛工人。
6月19日11時40分,記者來到邯鄲高鐵站。
沒有高樓林立、沒有大樹遮陰,在體感溫度高達40度左右的高鐵站廣場上,身著統一工作服的環衛工人正在各自的清掃區域工作——或彎腰拔掉花池內的雜草,或提著水桶擦拭垃圾箱,或拿著小掃把清掃垃圾,或拿著拖布清刷地面,在明晃晃的陽光直射下,環衛工人們一刻不停。
清潔工魏紅今早5時就已到崗。“今天我上的早班,從早上5點到中午12點半,中午這個時段最曬,所以我們一早就趕著先把廣場、U型通道等先打掃完了,之后再做小范圍內的清潔。”說話時,魏紅用手抬了抬頭上戴的遮陽帽,盡管帽檐很大,但她的臉仍被曬得通紅。
中午12時,廣場前有零星的行人,但高溫讓他們都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腳步。沒有高大的樹木遮陰,修剪整齊的綠化帶在太陽的炙烤下,也有些無精打采。灑水工汲新友在完成東西廣場的灑水工作后,便來到綠化帶前進行清洗作業。伴隨著“滋滋”地灑水聲,一顆顆豆大的汗珠從他額頭滑落。
“高鐵站站前廣場的清掃面積達到11萬平方米,清掃時間從早上5點到晚上11點不間斷,像彎腰撿拾煙頭這樣的動作,一天要重復上千次。”市城管局站前市容環衛大隊隊長甄亮說,這幾日高溫,環衛工人的工作更加辛苦,所以大隊每天都會為環衛工人熬制綠豆湯,同時還準備了清涼油、藿香正氣水等防暑用品。
正午時分,在太陽的直曬下,像魏紅和汲新友這樣的環衛工人并沒有因此有半點疏忽,他們說:“到高鐵站的,來來往往的哪里人都有,得讓大家看到我們的城市是很干凈的!這就是我們工作的重要意義!”
邯報融媒體記者 楊溪/文 李磊/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