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邯鄲市各項事業蓬勃發展,蒸蒸日上,取得輝煌成就。今起,邯鄲日報在“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欄目下推出“非凡十年·權威訪談”子欄目,對各縣(市、區)委書記和市直部門一把手進行訪談,通過話業績,談發展,展示十年來我市各縣(市、區)和市直部門立足自身實際,踔厲奮發、銳意進取,取得的具有鮮明特色的發展成就。敬請關注。
作為邯鄲唯一的縣級市,武安市縣域經濟綜合實力進入全國“百強”。黨的十八大以來,該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省委、邯鄲市委的堅強領導下,解放思想,埋頭苦干,與時俱進,創新突破,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為深入了解武安市在過去十年間取得的非凡成就,日前,記者采訪了武安市委書記劉浩峰。
記者:武安是邯鄲縣域經濟的“排頭兵”,請你談一下過去十年間武安走過了一條怎樣的轉型發展之路?
劉浩峰:我們深知武安經濟體量大、產業結構重,十年來我們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決去、主動調、加快轉,積極培育新動能,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傳統產業鳳凰涅槃。鋼鐵企業由2012年的19家,減量升級、整合重組為“6+1”格局,壓減煉鐵產能1184萬噸、煉鋼產能1095萬噸,武安去產能做法被列入全國改革發展典型案例。新興產業日漸壯大。格力智能裝備制造、龍鳳山鐵基新材料等一大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引領發展,產業結構由原先的“一鋼獨大”,呈現精品鋼材、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現代物流等競相發展新格局。綜合實力跨越提升。全市生產總值由494.9億元增加到758.1億元;財政總收入由65.3億元增加到113.04億元。中國民營企業500強11家,中國制造業民營企業500強12家,市場主體由10956家增長到78200家,縣域經濟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百強”第78位。
記者:武安作為工業重鎮,請你談一下過去十年間武安是如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
劉浩峰:武安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守好藍天白云:持續開展“四大行業”深度治理和超低排放改造,全部達到或超過國家要求標準;堅持“控煤、降塵、管油、治車”多管齊下,倒逼低端落后企業轉型退出,累計清理“散亂污”企業1160家;大力發展綠色運輸,普陽鋼鐵等6條鐵路專用線開通運營,相較2016,PM2.5下降25微克/立方米,PM10下降56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年增加43天,2021年度榮獲省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先進單位。護好綠水青山:對173余處露天礦山進行修復治理,恢復治理面積1.6萬余畝,變渣山礦山為綠水青山、金山銀山,《人民日報》頭版專題報道九龍山生態治理經驗;持續開展造林綠化工程,森林覆蓋率達到34.8%。走好低碳之路:以新峰循環經濟產業園為龍頭,城鄉垃圾一體化處理機制成為全國“樣本”,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項目可將區域內所有鋼渣礦渣“吃干榨盡”,醫廢、危廢綜合利用項目實現“變廢為寶”,國家級循環經濟和“無廢城市”的打造引領區域綠色低碳發展。
記者:過去十年武安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請你談一談取得了哪些成就?
劉浩峰:武安始終把做美城鄉作為提升形象,提高群眾生活品質的重要抓手。城市更宜居,西苑高端商務新區、洺湖生態新區、東部產城融合創新區“成型成城”,建成區面積由29.6平方公里擴大到39.3平方公里,城鎮化率由35.79%上升到56.7%,城區集中供熱、供氣實現全覆蓋。被評為省級文明城市,正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鄉村更美麗,農村改廁、亮化、飲用水源水質檢測合格率、主街道硬化率均實現100%;形成“小米、林果、中藥材、瘦肉型豬”四大特色農業產業集群,村集體年收入持續提升,4個鄉鎮躋身“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被評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生活更幸福,3201戶7901名貧困人口實現高質量脫貧,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0%以上,每年滾動實施20項民生工程,高考萬人口上線率連續10年穩居邯鄲第一,職教對口升學在全省實現“二十一連冠”,武安市第一人民醫院被評為三級乙等醫院,系全省縣級唯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近4番。
記者:今年,中共武安市委八屆三次全體會議提出要在“十四五”期間實現經濟總量超千億目標,請你談一下“十四五”期間武安將如何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劉浩峰:“十四五”期間是武安跨越提升的關鍵期。武安將以“十四五”期間經濟總量超千億為目標,進一步解放思想,奮發進取,堅決當好邯鄲高質量發展排頭兵。一是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著力打造發展強勁的活力之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九大產業鏈為抓手,全力推進優勢產業延鏈補鏈強鏈,持續打好項目建設攻堅戰,大力開展招商選資行動、主體倍增行動、三產提升行動,不斷擴大對外開放,著力構建充滿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二是堅持綠色低碳發展,著力打造環境優美的生態之城。打好生態治理攻堅戰,推動鋼焦企業全部創“A”,嚴格實施“九塵共治”,積極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鼓勵開展低碳試點、近零排放試點建設,努力打造天藍地綠、山清水秀的優美環境。三是推動城鄉深度融合,著力打造宜居宜業的魅力之城。實施好西苑新區建設、玉帶河綜合治理、南水北調引江入武、老舊小區改造等工程,加快城市更新步伐,提升城市品質,扮靚城市形象;加快鄉村振興步伐,大力開展鄉村建設,做大做強鄉村產業,讓鄉村更美麗、生活更宜居。四是持續保障改善民生,著力打造全民共享的幸福之城。持續增加民生投入,每年滾動實施民生工程和民生實事,著力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努力使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快于經濟增長,讓群眾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獲得感成色更足。
邯鄲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李藝璇